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5 题号:159109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戏曲频频在跨界融合中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将戏曲唱腔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歌曲《万疆》别有韵味;用粤剧“唱”一部电影,影片《白蛇传·情》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感受;融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演出于一体,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如2022年某视频网站播放的《上元千灯会》,将戏曲与流行元素相结合,以灯塑景、以戏传情,呈现了一场戏曲盛宴,颇受年轻人喜爱;“上戏416女团”在短视频平台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走红网络。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义。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不断焕发新光彩的传统戏曲,正让更多人走进璀璨梨园,共赏“满园春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统戏曲是如何做到“松柏常青”,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的。
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由古至今,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频繁,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访开启了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也为中英文化交流互鉴谱写了新篇章。访问期间,各大媒体把最醒目的版面、时段留给了中国贵宾;习近平主席赠送给英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两张彭丽媛的音乐专辑,一副1.18米长的刺绣、一个大的陶瓷盘、一个木雕和一本邮票册,并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习近平表示,中方愿派更多的留学生来英国,以扩大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次习近平主席英国之行是如何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
2016-11-26更新 | 21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实现了完美结合,“互联网+教育”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在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今天,就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18-08-01更新 | 4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故宫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欢迎,文创产品架起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新桥梁,缩短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也使博物馆那些“高冷”的文物显得更加亲切、亲民。

如今我们谈起故宫,不再只有威严肃穆的三大殿,还有“萌萌哒”的雍正,被誉为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韩熙载夜宴图》的APP……而自称“看门人”“讲解员”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一路走红,在他的规划中,故宫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单霁翔说:“想让人们把更多的博物馆文化带回家,推出的东西就要有故宫文化,所以我们将深入挖掘故宫产品、古建筑的信息和文创产品的对接。”与文创产品对接的还有大众在生活中的审美需求。他这样说:“面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生活需求做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我们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现在过什么样的日子,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接受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工具。”故宫文创的成功还受惠于开放。设计团队把资源更多通过各种渠道分享出去,如推出了“每日故宫”栏目,通过每天推送一则文物信息的方式,把喜欢故宫文化的人充分联动起来。这些信息会被文创工作者、爱好者捕捉到,他们会将自己的创意反馈给故宫,设计人员们再进行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为什么能深受游客青睐。
(2)某媒体打算就故宫博物馆的文创成功经验进行专题报道,请你为其拟订两个新闻标题。
2020-04-07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