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复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6026044

近日,“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在上海举行。展览通过图文、文物、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展项等多种形式,展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

1.举办该展览的重要目的在于(     
A.学习党的历史,增强理想信念B.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C.传承革命文化,宣传先进文化D.展示布展艺术,提高艺术修养
2.该展览分四个部分展示党的奋斗历程中的四次“伟大飞跃”。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以下表中的“历史阶段”与“伟大飞跃”。
历史阶段伟大飞跃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这四次“伟大飞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的每一次飞跃都体现了(     
A.共性与个性的统一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整体与部分的统一D.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4.参观者纷纷在展览留言本上发表感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______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题推荐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历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绘就“中国之制”,“中国之制”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典范;“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之治”是“中国之制”的具体体现,“中国之制”优势通过“中国之治”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全面彰显。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小金在学习“坚持党的领导”时上网查找了一些事例,请你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事例所体现的党的领导方式。
事例
党的领导方式
(1)北京石景山区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全力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A.政治领导
(2)党中央发布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B.思想领导
(3)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光荣革命传统。C.组织领导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发展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在于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概念外延的关系看,下列组合中符合右图示意的是(     
A.S基本政治制度,P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S根本政治制度,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S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
D.S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
3.(多选)“中国之治”成功的背后,体现了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具有独特的强大内聚力、延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这说明(     
A.中华文明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
B.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中不断交替演进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多选)小牛同学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法治中国建设的成绩单。以下对“两高成绩单”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价值追求表现
A人民中心回应关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定分止争化解矛盾
C权责统一民主协商,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D廉洁高效科学立法,划分法律关系边界
A.AB.BC.CD.D
5.在“中国之制”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需要焕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干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
(1)“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进行部分地区的试点,通过改革在某些地区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从而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链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________
2023-12-09更新 | 31次组卷
复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1.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种子是基础,是中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其哲学依据是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要(     
A.抓本质和主流B.抓重点和关键C.尊重客观规律
2.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成效显著。请将以下具体措施和蕴含的哲学道理连线配对。
具体措施蕴含的哲学道理
(1)立足植被环境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致富A主次矛盾都要抓,统筹兼顾,推动事物发展
(2)发展旅游业与老区扶贫有机融合,帮扶周边贫困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3)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旅游+”盈利新模式,促进经济发展C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4)脱贫过程中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生态资源不受到破坏D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统筹兼顾生态发展、民生改善与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E一切从实际出发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4.“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脱贫攻坚战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这体现的方法论是(     
A.要重视局部B.从整体着眼C.要重视量变D.积极促质变
5.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因地制宜”体现的方法论是。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有力地引领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_______ 作用。
7.按照三步走战略,我们实现了摆脱贫穷,实现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的飞跃。这说明事物发展是___________的统一。
8.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依靠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人民的创造力量,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请用人民群众的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9.乡村振兴要实现文化振兴。有人说乡村文化建设往往是想法很好,但因为农村的经济条件、农民的生活习惯等都决定了这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运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该观点。
2023-05-16更新 | 88次组卷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中国之制”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需要焕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干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

有同学认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进行部分地区的试点,通过改革在某些地区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从而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1.“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2.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同学的观点的理解。
(链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022-06-29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