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 建设文化强国
题型:复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21231653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1.(多选)山西云冈石窟、潮州非遗文化作品、甘肃敦煌研究院……,循着文化的足迹,我们深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亘古绵长、聚力融合
C.自立自强、独善其身D.革故鼎新、辉光日新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在当代中国,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             )。
A.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保障
B.以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重点
C.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D.以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
3.“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鉴往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       )
A.我们只有秉承中华五千年文明,才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我们只要秉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就能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遭遇难题,说明我们没有秉承中华五千年文明
4.(多选)“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在他们荜露蓝蒌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       )。
A.心系“赓续文脉”的价值呼唤
B.心怀“立己达人”的宽广胸怀
C.心存“初心不悔”的工匠精神
D.心持“文化自信”的伟大力量
5.(多选)从传统的“手铲释天书”,到各种“高科技”大显身手,河南省近年不断聚焦科技考古,促进科技深度参与考古田野调查、勘探、现场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分析、文物保护的全过程。这说明,读懂文物并作出科学阐释,是一个(          )。
A.提高文明风尚的过程
B.依托技术助力的过程
C.创造发展规律的过程
D.运用科学思维的过程
6.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万圣节活动中,年轻人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搞怪、吐槽、宣泄的快乐。一时间场面火爆,交通拥挤,有的装扮和行为引起警察的干预。由此舆论一片哗然。从建设文化强国的角度,你觉得以下话题更为值得思考和警惕(       )。
A.在各种思想的相互交锋中,我们应该如何形成价值判断新选择
B.在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应当如何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C.在各种利益的相互冲突中,我们应当如何实现分配机制新方案
D.在各种行为的相互碰撞中,我们应当如何建立底线思维新规则
7.鲁班锁是一种古老的儿童益智玩具,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鲁班锁凹凸啮合、结构巧妙,不用钉连、无需胶合。鲁班锁易拆难装,组装需要特别的技能和智慧。

中国是2023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11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为安理会成员赠送鲁班锁作为礼物,在赠送仪式会上结合鲁班锁的寓意,就国际局势和安理会的使命作了发言。


发言稿的准备需要集体讨论。请你以秘书组成员的身份,草拟一份简要的发言稿供集体审阅。

相似题推荐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践: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上海依托丰富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实施文旅融合工程,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1.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文旅融合,要做好“文旅+”和“+文旅”这篇大文章。做好“+”需要运用(     
A.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C.联想思维和超前思维
2.(多选)龙年春节,上海开启了融入中式美学、覆盖主要景区和商圈的“寻龙记”打卡时尚活动,豫园灯会“山海奇豫记”更是吸引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这些做法(     
A.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B.创设全环境育人空间,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C.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多元魅力
D.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彰显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3.(多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文旅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以下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文旅合作持续深化的举措是(     
A.沿线国家互相实施不同程度的签证便利化政策
B.开展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风光推介路演
C.民心相同,文化相融,文旅合作带动产业发展
D.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合作
4.黄河路、泡饭、排骨年糕……,电视剧《繁花》热映以来,市民游客纷纷去黄河路打卡。面对商机,部分商家使用《繁花》剧照招揽顾客,推出“沪上繁花套餐”“宝总泡饭”“汪小姐排骨年糕”等产品,标注《繁花》剧组推荐菜品。
结合材料,综合所学法律知识,分析《繁花》剧组哪些权利受到侵害,并说明理由。
5.上海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不断创新实践。“建筑可阅读”活动可以溯源沪上历史、探寻城市记忆,回应“人民城市”发展需求。
扫码阅读1.0版开放建筑2.0版数字转型3.0版
上海市各类建筑已设置二维码数量2957处,扫码内容包括建筑中英文图文介绍、语音、视频、VR等,方便市民游客了解建筑详细信息和背后的故事。已促成推动1056处经典建筑对外开放,融合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元素,推出特色建筑游经典路线让市民游客走进“没有围墙的城市博物馆群”。积极与微信、美团等APP开展合作,推出“全民评”“全民讲”“全民拍”“全民游”“全民创”活动,在相关网络平台上线专栏,深度利用数字化方式、激发全民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建筑可阅读”活动促进上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04-15更新 | 41次组卷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旗帜、新的使命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关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小康社会”“摸着石头过河”等强国富民的思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深度结合,为民族复兴凝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1.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佐证了(     
A.文化思想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
C.价值观对认识改造世界具导向作用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将其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1)(多选)中国哲学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与唯物辩证法的(     )
A.矛盾的双方具有斗争性同一性
B.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典故来表达中华民族至深至简的追求,阐述其治国理政的智慧。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正确契合的是(     )
A.万物并育不相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B.治国有常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C.只留清气满乾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3.(多选)下图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的部分突出成就。

这些成就恰当地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着力(     
A.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C.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D.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4.综合学科内容,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论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凝神聚力,助力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4-04-24更新 | 33次组卷
复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多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物质基础            B.思想保证          C.精神动力     D.智力支持
2.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这一判断是(       )
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多选)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
A.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生动缩影
B.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C.决议必须在大会“大国一致”原则下通过
D.体现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4.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________效益放在首位。
A.经济                  B.社会                 C.盈利             D.观赏
5.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材料,综合所学,简述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为什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3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