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本质 > 意识的生理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160924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其中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巡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其代号分别为TG、TH、WT、XT、TZ。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过去几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意识的起源,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更先进的机器人,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意识。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意识”。你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吗?结合材料,给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3-06更新 | 65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机器能思考吗”的命题,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类的思想。近年来,人工智能(以人类的智慧创造出堪与人类大脑相平行的机器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人机围棋大战、智能机械手臂、无人驾驶、人脸识别……不经意间,人工智能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还在发展中,但有学者认为让人工智能拥有智商是很危险的,它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甚至可以超越人的思维,它可能会反抗人类。这种隐患也在多部电影中发生过,其主要的关键是允不允许机器拥有自主意识的产生与延续。

材料二   麻风病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1958年,李桓英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麻风病防治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村,几十年始终拼搏在麻风病防治一线。李桓英开展短程联合化疗之时,许多人反对,但她根据实验数据坚持认为,该疗法符合中国国情,副作用少,节省的药品能救治更多人,事实证明她是对的。试点成功后,她又跑遍各级皮肤病防治站,把在试点成功的方案亲自教授给防治人员。几十年来,李桓英严谨细致地开展临床试验,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解决了该领域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提出的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及全球麻风病防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1)有人说,“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模拟人的思维,甚至会取代人的意识”。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李桓英为什么能够取得麻风病防治的成功。
2023-11-12更新 | 206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观点评析:
(1)简要评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2)简要评析“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2018-12-02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