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推动认识发展 >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2 题号:163220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愈加激烈。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中国智慧、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为世界文明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繁荣既要不忘本来,还要吸收外来,更要面向未来。历经5000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立足中国、开放包容,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辩证否定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处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习近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践行地。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以“冰”为媒的发展之路,既是联通内外的开放之路,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路。

材料一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其建设以北极东北航道为核心(下图),该航道每年会根据北极冰情进行调整。

在“冰上丝绸之路”上,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北极LNG2项目是两颗能源“明珠”。中国企业先后承建了亚马尔LNG项目140多个模块中的85%和北极LNG2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的全部模块。2022年,亚马尔LNG项目实际产出超过2100万吨。2023年,北极LNG2项目成功投产。

2023年8月至9月,俄罗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企业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向中国运送液化天然气,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俄两国的持续努力使北极的航道资源和能源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为全球各国在北极的能源开发创造了机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驱动力。

材料二   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
(4)“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令当时的欧洲人特别钟爱,由此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古往今来,瓷器、太极拳、京剧、汉服……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知识,任选一文化载体(龙舟除外)写一段推介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4-06-12更新 | 8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而且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其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回望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在他看来,正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进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两个结合”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2022年5月27日,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认识过程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
(3)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
2023-04-14更新 | 6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妇女的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的程度。

材料一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这是继2005年、2018年两次修改后的一次全面修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原有规定基础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就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修订中,草案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70余万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多次集中审议才最终表决通过。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是良法的逻辑学依据。

材料二   此次修订亮点纷呈。

内容
亮点1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亮点2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维护女性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亮点3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明确单位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义务。
(2)结合亮点内容,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3-05-28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