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科学立法 > 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6329216

置身互联时代,人们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一些APP声称看视频、玩游戏都能赚钱,但背后却收集并转卖用户隐私信息;在处理废旧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一些回收者违规恢复原物主的个人信息和资料……

筑牢信息安全边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成社会共识。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安上了法律“安全锁”。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涵盖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商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对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对于随泄露他人信息等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监管部门应加强治理,及时予以惩处。作为用户,我们也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个人信息安全筑牢堤坝,才能让人们安心遨游缤纷多彩的数字世界,也才能护航互联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如何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堤坝?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此次立法法修改的亮点之一是增加“地方协同立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地方开展相关立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跨行政区的流域保护,都涉及地方协同立法。但是,区域内协同立法既包含省(自治区)一级,也包括设区的市一级,立法碎片化问题严重,很难满足跨行政区域对生态进行保护的需求。加之,不同主体之间利益诉求繁多,各地在立法中会倾向于考虑自身利益,而非整体利益。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地方协同立法实践,指导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就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立法法增加“地方协同立法”条款对国家治理的意义。
2023-04-11更新 | 7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当前,国际上种子主要控制在欧美几家种业公司手上,我国在生物育种等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方面还处于“跟跑”阶段,好品种屈指可数。随着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号角吹响,我国种业实现自立自强,打好种业翻身仗,已经迈上新台阶。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让侵权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应如何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保护种子安全、守好农业根基。
2023-10-26更新 | 1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下是我国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过程:

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召开座读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2024-01-16更新 | 4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