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科学立法 > 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63613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监护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导致部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受伤害的极端事件屡有发生;一些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将实施家庭暴力混同为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良莠不齐……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为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出台过程如下:

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规划
2021年1月、8月、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并三次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

家庭教育促进法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引导父母和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是什么、怎么做,最终目标是促进各方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诞生,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视,更彰显出对民意的回应与关切。


(1)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过程是如何实现科学立法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依法带娃”一时在网上引起热议:家庭教育不就是爸妈教育孩子吗,还要用法律来规定?孩子犯错,家长会受处罚?父母该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子女?对于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教育的责任全部落到家长身上,政府是否在推卸责任?


(2)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为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推进社会“依法带娃”提两点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就斐然,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0年我国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一是从1954年宪法规定的高度集权的一级立法体制,逐步地发展成统一的、分层级的、多类别的立法体制。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立法程序。三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8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法治改革方案由党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统一审议决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决定,确保党中央对法治改革、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眼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着力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强化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等,办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的。
2019-03-27更新 | 4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3月,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在云南恐龙河自然保护区附近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濒危物种绿孔雀栖息地恰好位于在建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淹没区,向原环保部发出紧急建议函,建议暂停红河流域水电项目。

2019年全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共同构建起当地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屏障。

2020年12月31日,云南省高院二审判决:对绿孔雀栖息地可能造成重大风险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立即停工。该案是全国首例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案,突破了“有损害才有救济”的传统司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环境司法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国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法治防线的。
2022-09-07更新 | 14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首部流域性法律,长江保护法填补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流域立法方面的空白。长江保护法明确了中央各部门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职责,规定了严格、全面的政府管理责任,为长江流域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发展等提供了全方位法律保障。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地方水利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更加顺畅,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禁捕、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系列措施,为水生生物高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为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保护长江生态不是一省一市的事情,跨区域生态环境执法协作实现常态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局面正在形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凝聚法治力量对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作用。
2023-12-27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