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封建制生产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0 题号:166400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绞索和奴役”。

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

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不足衣服”“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
2021-11-21更新 | 141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憧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个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个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解放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占凉山总户数5%左右的奴隶主,却占当地70%以上的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主子进行耕种,同时全年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

有人说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21-10-27更新 | 1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材料二: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马克思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诗人李绅对哪个社会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是马克思对哪个社会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020-12-23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