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5 题号:167456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练那些深沉邃远的恒久叩问。

【理想的力量】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描绘未来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社会的全部情愫和渴望;这个理想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不必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悲天悯人地憧憬着“乌托邦”;这个理想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它是崇高的、科学的、坚定的,召唤着无数共产党人向往之、奔赴之、笃行之。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要说明“理想的力量”。

【制度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构筑和夯实了强大显著的制度力量。“大智治制”,周礼、周制保持了周王朝800年的“国祚绵长”;商鞅变法从制度上奠定了秦国业一统六合的根基;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革除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制度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立制创制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逐步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之治”确保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走得稳、走得宽、走得远。


(2)“中国之治”取得巨大成就,源于“中国之制”的巨大优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榜样的力量】

近代以来,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然途径。发达国家在几百年间创造了走向现代化的“西方版本”,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需要不同国家结合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独立探索。一百年来,在现代化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以人的现代化为价值原点,把时空的压缩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结构的全面性和要素的协调性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以“世界的中国榜样”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在历史和文明的根脉上成长。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凝结了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建立健全各层级博物馆、展示馆、传承保护基地、国家文化公园或遗址公园,加强历史文物征集,改善文物藏品保护条件,让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得到了较为科学、更为妥善的保护并留存后世;通过运用新兴媒介和数字技术,设置互动性强的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更直接、更深入地感知文化遗产的历史魅力和现实意义;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扶持传承人创办文化创意产业,让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增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我们广泛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创办双语学术期刊,开设多语种历史文化传播网站,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搭建沟通桥梁和研究平台。通过举办面向世界的文化专题展览,打开文明交流大门,挖掘并讲好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体,开展丝路文明研究活动,体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1)我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2)有人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推动我国和相关国家文化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2-04-18更新 | 2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2016-11-18更新 | 4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如短视频、直播业、吃秀、抖音等等的发展,捧红了一大堆各类网红。而这众多达人中,李子柒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秋千、做竹子家具……她的视频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借助于现代视频制作技术与社交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更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比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祖孙亲情的动容等,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

然而,创新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李子柒每条视频巨量播放量背后,是笃信坚守的工匠精神指引下对内容的精益求精。在每一条视频背后,都是反复尝试和长期艰苦的付出。在这种“慢工细活”模式下,李子柒稳定地实现了高质量的作品产出。不论是劳动成果还是视频作品,李子柒都把“工匠精神”诠释到了极致,创作出了被网友称为能媲美“舌尖上的中国”的艺术精神。正如央视这样评价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李子柒是如何讲好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
(2)交流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请结合实际就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出2条合理建议。
2020-11-20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