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封建制生产关系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3 题号:167558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占凉山总户数5%左右的奴隶主,却占当地70%以上的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

材料二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有人认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剥削方式上虽发生了变化,但阶级剥削和压迫依然存在,社会历史并没有进步”。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闻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赠送,也可以把奴隶当作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持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1)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
(2)结合材料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什么特点?
2021-12-08更新 | 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情境分析】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1)上述四个场景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你判断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2)简要概括场景一反映的社会形态与场景二、三、四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2020-10-28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2022-12-16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