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0 题号:170516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社会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难免因权利受侵害、义务未履行而产生争议,引发纠纷。

材料一   老李送小孩上小学的路上,一只斗牛犬趁其主人张某不备扑向小孩,小孩猛然侧身躲避,将路边店铺正常摆放的装饰撞倒,店主定损后确定维修费2千元。

材料二   蔡某与某餐厅签订劳动合同后得知,餐厅因拖欠工程款而无法开业。蔡某找到餐厅经理,表示1个月后如果餐厅开业,就不解除劳动合同,两人就此达成共识。1个月后,餐厅仍未开业,蔡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餐厅经理拒绝。蔡某认为经理失信,经理认为蔡某曲解之前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在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各方中择其一,分析其责任。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餐厅经理是否失信。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基本案情】

2022年1月刘某入职K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财务中心高级司库主管。2023年6月,刘某被通知因未经批准旷工超过3日即刻强制解除与K公司的劳动合同。

刘某因不服仲裁结果,故将K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由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庭审辩论】
K公司:

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就是脱岗旷工,工位监控视频显示刘某全年脱岗累计超过3日,应视为旷工。

刘某工作属内勤类岗位,大部分工作场景无需长时间离开工作地点。入职之初,公司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系脱岗,脱岗1小时以上视为旷工。在辞退前,公司人事部门也对刘某进行过告诫。因此,公司直接与刘某解除劳动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属于违法解除,不应支付刘某赔偿金。

刘某:

在用人单位规定的正常工作期间,未请假或请假未批而擅自离岗、请假期满后未及时续假而逾期未上岗、不满用人单位人事安排而擅自不上岗等情形才构成脱岗旷工。

虽然证据视频中显示我未在工位,但“未在工位”并不等于“脱岗旷工”,我进行了正常考勤打卡,且超额完成工作。我的工作并非属于持续性不离岗工作,常有外出、部门协作交流等情形,不能仅因“未在工位”的视频就认定我“脱岗旷工”。

【裁判结果】

经审理,法院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判决K公司支付刘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11.6万余元。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法院做出上述判决的基本考量。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庭审辩论中双方关于“脱岗旷工”的推理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2023-07-14更新 | 142次组卷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指出下列表述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并对存在的逻辑错误做简要说明。
(1)公民的人身权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和身份权等。
(2)北京是首都,
北京也是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都是首都。
(3)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她们就一起去图书超市买书,
她们去图书超市买书了,
所以,第二天上午一定没下雨。
2023-08-23更新 | 2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建立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下,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形态为主要内涵的先进的生产力。当前,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同时又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一方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另一方面,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未来产业技术路线不确定、发展模式不固定、技术范式有待形成,要加快各方面的探索实践。

(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材料二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三年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央企积极打造技术攻关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资源供给,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企业应多措并举,与高校一起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市场化联合培养机制。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国有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应如何大有作为。
(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6-02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