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9 题号:175130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篇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马列主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确立,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文后1年多,即1931年秋冬之际,红军连续挫败蒋介石的三次“围剿”,使赣西南和闽西南大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革命高潮迅速到来的预见逐渐成为事实。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最终引领中国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星星之火最终以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国。毛泽东对于东方社会革命形势的分析,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也为当时世界各国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历经90余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所蕴含的精神信仰、创新探索、价值导向、科学思维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起着统一思想、资政育人的作用。特别是文末,毛泽东以诗人般的豪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发出呐喊“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乐观积极的语言,照亮了党的前进方向,坚定了战士们的信念,成为激励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壮丽诗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并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材料二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8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随着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伟大胜利,乡村全面振兴有序推动,我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新时期人民群众的致富期盼,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我们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治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阐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2022-04-30更新 | 9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红船上通过的第一个党纲,拥有鲜明的人民立场.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八十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2017年12月4日,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在浙江嘉兴召开.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既要结合党的奋斗历史,也要体现时代性.弘扬“红船精神”也是如此,需要赋予这种革命精神以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弘扬“红船精神”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红船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走好今天长征路的启示。
(3)有人认为,红船精神是万能的,有了“红船精神”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进行评析。
2018-02-24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


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
2024-03-04更新 | 2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