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75992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入世”20周年来,中国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平等待遇。2001年至2020年,中国关税总体水平由15.3%降至7.4%,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2001年的6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329.4亿美元。

材料二   2021年11月,习近平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入世”20周年,是中国主动担当、造福世界的20年。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宁,寓意“西陲永宁”,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土黄色,曾是这座城市的主色调。西宁地薄、缺水,长期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次次栽树老地方”。西宁人花了30多年时间,把过去“飞沙走石”的西陲边镇,打造成如今“绿色逆袭”的高原之城。

表一   2021年西宁市绿化情况

项目南北两山森林覆盖率新增园林绿地面积草原生态保护
数值79%1194亩110万亩

表二   2021年西宁市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经济总量工业投资招商引资
数值突破1500亿元129亿元383亿元

材料二   走进青藏高原,让我们一起探究西宁“绿色逆袭”的密码。广袤的戈壁上,光伏、风力开发潜力很大,西宁全社会能源消耗中,约7成是用电,其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耗超过80%都是清洁绿电,仅此就比传统化石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60万吨。

深知高原造绿之难,担当生态守护之重,西宁入选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3%,全城餐厨垃圾综合处置超过95%,生活垃圾分类覆盖30多万个家庭,达标占比95%,“无废”理念拓展到城市方方面面。

西宁地区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大小盐湖里,蕴藏着丰富的钠、镁、钾、锂,其中锂资源就占我国已探明储量的一半多,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都产自西宁。

随着自驾游兴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正成为国内新“网红打卡地”,碧波荡漾青海湖,盐湖散布大柴旦,流沙环抱月牙泉,七彩丹霞地貌群,景色如画祁连山,西宁成为这条甘青旅游线路出发和结束的核心节点。

西宁,连年都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青藏高原上的这颗明珠闪烁出夺目的光芒。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西宁这颗青藏高原上的明珠是如何闪烁出夺目光芒的。
2022-04-18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管住嘴、迈开腿”,健身运动正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黑科技” 服饰、智能穿戴等产业快速发展。采用抗菌除味的功能面料,增加服装支撑点,设计减压肩带.....更注重运动需求,成为很多服装企业研发新品的现实考量。运动服饰市场持续火热,一些服装品牌瞄准跑步、瑜伽两个场景,通过大数据、运动机能研究等对服装进行区分设计、制版,聚焦运动痛点尝试更可持续、摩擦力更小、透气性更强的材料;新型健身房不断推出,按次付费、全时段营业的模式逐渐兴起;在线健身平台更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健身场所无处不在:从“销售导向”的运营思路到“用户导向”的平台化模式,“互联网+健身”让“动起来”的门槛不断降低。目前我国共有超121万家健身相关企业。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能体育等体育产业;到2025年,全民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全民健身热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
2022-01-24更新 | 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产销量均突破900万,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了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继续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可控发展,国家推出一系列措施:一是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加强前瞻引领性专利布局,其中新型混动技术是充电技术创新的重点。二是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三是鼓励行业组织加强对海外市场研究,根据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指导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优化国际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024-05-3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