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7 题号:18080460

2022年11月30日,神十四与神十五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92年,国家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逐梦的30年间,长征二号F火箭飞了16次,神舟飞船飞了15艘,航天员飞了10趟,不懈的创新攻关和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五号,从无人到一人一天再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绘就,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实现。


(1)有人认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加以评析。

◆星河如梦,舟行万里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国航天人锻造出的四个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合理性。

◆追梦者,终圆梦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坚守梦想的人,都是中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神舟十五号乘组,有一人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航天员”,他就是邓清明。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56岁的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神九任务他奋战了整整三年,最后告诉他被备份了,他觉得没有关系,之后还有机会。25年的时光中,他四次入选备份乘组,却四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为了圆梦苍穹,邓清明几乎付出了所有,但是他从未彷徨、从未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航天员而言,漫长的坚持和等待是一门必修课,邓清明用25年的坚守终于圆梦。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这是中国航天人永远不懈的追求。


(3)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坚守航天梦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太空出差”,为我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圆满的句号。从1992年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向科学难题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极限发起挑战,一次次将凝结着民族精神与梦想的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浩瀚宇宙中铭刻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再次寄语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知识,说明载人航天精神蕴含的文化力量。
2022-09-24更新 | 2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說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风生水起,从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正是凭借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冲破层层阻碍,攻克重重难关,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力量。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奋进动力,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的理解。
2019-03-14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单竟逐荣势……唯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
调运方便的原则。
(2)运用地理学知识说出满足上述原则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