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中国的外交 >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1 题号:182630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相关资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结合材料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举世瞩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始终坚定不移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推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利好世界,不仅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固本与培元的深度对话,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3)结合材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不结盟运动第19次峰会和第三届南方首脑会议先后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

材料一   面对变乱交织、充满挑战的当今世界,与会发展中国家代表发出团结合作和推动变革的呼声,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古巴国家副主席在南方首脑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协调一致的有效行动,改变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摆脱几个世纪以来被西方推入的“绝对不利境地”。不结盟运动第19次峰会开幕式上,轮值主席国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发言表示,不结盟运动将秉承初创时的独立精神,拒绝接受一些发达国家的胁迫、指手画脚和单边主义行径。

材料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伙伴、“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将永远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一边,为南方国家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强调,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和平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外交的哪些知识。
2024-03-02更新 | 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伊始,习近平先后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发表两场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构建人美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力践行了这一理念。
20175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聚集了五大洲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约1 500名代表,以及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领域不断改革创新,其中京津冀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区建设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材料二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这个倡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回应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打好中华牌”,从我国国家利益出发,增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又要“唱响国际歌”,实现沿线国家开放、互利、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如何作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为什么既要“打好中华牌”又要“唱响国际歌”。
2017-11-08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