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1 题号:183592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追根溯源】

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于中华文化沃土,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得益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明积淀,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必然要选择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当代价值观,而且成为现行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在智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和智慧的维承与创新。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始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延伸与发展。

(1)中国式现代化所建构的现代文明,不仅包含社会主 义因素,更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特色道路】

实现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获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道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我们要深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行进中的中国正迈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崇高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清晰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鹏”“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来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重大使命。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2023·广东·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材料二:201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级党和政府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保、住房、食品和药品安全等问题入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学典用典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总趋势原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引发社会共鸣的哲学依据。
2019-02-22更新 | 18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节日,“中国年”正成为“世界年”。2019年节期间,不少展现新形象、新风采的活动走出国门,让国外民众眼前一亮。比如,“欢乐中国年·魅力京津冀”活动亮相美国洛杉矶,让当地人近距离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点亮2022冬奥主题文化活动走进瑞士,与雪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国的“冰雪奇缘”与“3亿人上冰雪”的憧憬与努力。而中国图书“越洋”、影视节目“出海”以及各种海外公益与志愿服务,也与春节文化相得益彰,让“走出去”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更加鲜活生动,为国外民众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中国。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可,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也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到“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的世界想象,再到“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润泽的伦理品质,在世界各地激发更多共鸣,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正是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深层次原因。以春节文化“走出去”为契机,把更多优秀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其“活起来”“热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感召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有人说,“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已成为一种必然”,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019-11-17更新 | 6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材料一   “能做成,更能做好”,这是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北京冬奥会直面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将一项项承诺变成现实。两地三赛区协同发力,体育系统统筹调配,各领域专家投身场馆规划建设和科技备赛,社会力量助力冰雪训练基地建设,人民群众响应号召参与冰雪运动……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以“中国能做成,更能做好”为主题拟一份演讲提纲。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角度多元,层次清晰;术语规范,表达流畅。

材料二   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孩子们身着虎头图案服饰、脚穿虎头鞋,与虎年春节相呼应;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3D拟人化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是当前世界处于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的历史关口,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携手共创未来的时代之音。

有人说,冬奥会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大舞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的生动诠释,要求世界各国抛弃成见,超越肤色、地域、语言、宗教等藩篱,要有大局意识。

有人说,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只有和谐共处、精诚合作,紧密团结在一起,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有团结意识。

有人说,“向未来”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冀,体现出对世界发展欣欣向荣的愿景。走向未来需要战胜目前的艰难险阻,更需要面对未来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有前瞻意识。


(3)根据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自选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2022-06-28更新 | 3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