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84001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举行,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迅速走红。大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如何打破传统的形式来进行新的创作?“冰墩墩”的创作团队利用3D技术、5G时代的一些科技元素,经过上千次反复修改,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装饰彩色光环,整体造型像航天员,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结合,更具时代感;冰墩墩背后是中国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是“中国与世界对话方式”的推陈出新,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冰墩墩展示的是一个和善开放、创新发展的中国。透过小小的冰墩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透过小小的冰墩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作为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人类文化生产组织方式的集成创新,突破了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的传统方式,可以超越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在场性、在地性约束。弹幕电影成为电影消费、娱乐的新时尚,消费者的体验方式由“人与作品的互动”向“人与人的互动”转变。
“内容活化模式”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模式之一,是指在科技创新的牵引下,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了科技特征,从而提高文化影响力、表现力、传播力的一种模式。“内容活化”模式包括:一是内容的“继承活化”,其作用是将优秀的文化内容通过技术手段继续保存和传承下去;二是内容的“形态活化”,主要是通过科技的运用,改变了文化内容的外在形态,使之生动、活泼和更具“能量”。3D、4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突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瓶颈,带动了博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文物展览打破了传统的陈列模式,通过各种新形式进行展品内涵的解读和文化信息的传播,而VR、AR、交互等现代科技的应用,创造了更具交互性、沉浸式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先后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等3项世界性难题,把我国火炸药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至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研究平台,王泽山就开始带领团队开始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药火器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需要,王泽山每次都亲临实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次失败后,王泽山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后来,他又发明了低温度感度技术,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2016年,终于获得成功。实验验证,我国火炮应用了他的技术后,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王泽山也因此成为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的“三冠王”。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及其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8-01-29更新 | 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北京文博会以“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集中展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展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成就。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也进入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紧抓历史发展机遇,立足“文化+”,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首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贸易”“文化+科技”“文化+电商”“文化+创意”……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构想,凸显了北京大力推进“文化立市”的战略布局,促进了文化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市的“文化”模式为什么能促进文化繁荣。
2021-10-17更新 | 12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通过中国各地的中华美食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中华美食来看社会。《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再度掀起“舌尖”热。对于《舌尖2》的播出,人们褒贬不一。

持赞成的观点有:

●纪录片里的美食和生活,绝大多数来自乡村,不光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更引发了人们的思乡情怀;

●以微距拍摄的方式将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将西藏蜂蜜、浙江跳跳鱼、贵州稻花鱼、四川腊肠等各地传统美食交流融合纳入镜头,各具特色,催人垂涎。……

对《舌尖2》持批评的观点有:

●故事造假,过于煽情、忽略美食,而且传递着不正确的价值观;

●部分情节存在对BBC节目的抄袭和模仿现象,不利于对中国传统美食的传播;

●借助食物过分渲染民族主义,不利于各国间文化交流。……

《舌尖2》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赞成观点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2)针对批评观点,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你的立场。
(3)请你为“留住美味,留住记忆”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对策。
2018-12-03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