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6 题号:1907595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跨越时代的象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讲述雷锋故事,并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缘起】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身于湖南望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饱受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他的命运彻底改变,如他所说“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16岁时,雷锋就把做一个“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逐梦】

雷锋小学毕业后便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农村,成了“团山湖的新式农民”和望城的第一位拖拉机手;

1958年,他放弃县里公务员工作,从湖南一路北上到鞍山钢铁厂,从学徒做到优秀工人;

1959年12月,他又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从待遇优厚的工人,变成每月只有6元津贴的小战士。

雷锋说“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决不讲价钱……”、“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雷锋日记》里“党”和“人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从生于乱世的苦孩子到模范工人、共青团员,再到革命军人、共产党员,雷锋以“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真正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赓续】

雷锋的伟大,来自平凡,每个时代的英雄都给雷锋精神做了生动的注脚。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雷锋是怎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让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有人说:“雷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榜样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全球视野和远大目标的人,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请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批驳这种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经过四局对决最终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2016里约奥运会冠军。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1981年,中国队在日本拿到世界杯冠军,随即开启五连冠辉煌之旅,以郎平为代表的那一代人,成为当时国人的偶像,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成为时代旗帜。史诗般的“五连冠”后,中国女排陷入低潮,自1986年至2003年,17年未能成为世界冠军。但女排从未放弃,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时隔20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今天的中国女排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告诉我们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身处歧路还是低谷、成败几何,重要的是拼搏的态度,即便面对挫折和苦难,依然有继续拼搏的勇气。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2017-02-26更新 | 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物质技术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发扬革命加拼命的优良传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中国从废墟上迅速站起。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一砖一瓦建造起中国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每个人都拼搏奋斗、追梦圆梦,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奉献社会、贡献国家。事实证明,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路。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奋力拼搏,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1)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2024-02-27更新 | 2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朱有勇院士就是扶贫道路上的杰出代表。

朱有勇院士常说:“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现贫!”2015年,朱有勇院士来到云南澜沧县,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调研并研究制定了“精神+产业+技能”的科技扶贫方案。“要致富,先得从立志开始”。改变当地农民“等靠要”的心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对三七种植技术进行创新,并无偿给当地群众使用;开办科技扶贫技能培训班,免费教授学员种植三七、洋芋等作物;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设立专门奖学金激励优秀人才助力既贫。经过四年努力,调澜沧县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他的实干精神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践行榜样精神,争做表率,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2019年,朱有勇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1)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朱有勇院士的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其扶贫之路的。
(2)实干精神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为了引导厂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某校拟举办一次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两个主题内容。
2020-05-11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