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94396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时隔八年,被称为“管法的法”的《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修改。

此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健全了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完善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备案审查制度。

《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小组讨论,进一步规范例了立法活动,为我国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此次修改《立法法》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多部法规制定、修订和检查法规实施工作中,组织全市三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形成“万名代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并成为品牌。从2019年聚焦民生领域“关键小事”立法修法首创“万名代表下基层”做法,到2020年组织人大代表围绕条例实施深入基层开展“三边”(身边、路边、周边)检查,到2021年人大代表走进“家”“站”就“接诉即办”立法征集意见建议,再到2622年进一步拓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在多领域最大程度汇民意民智、凝民心民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完善,“万名代表下基层”在京华大地逐渐铺展开来,有力夯实了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万名代表下基层”工作机制对夯实法治建设民意基础的意义。
2023-03-10更新 | 71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科技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的基本法。适应新时代科技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法修改工作。在修法过程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将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凝聚共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具体体现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对科技进步法的修订,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加以说明。
2022-05-06更新 | 3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法律援助,可以让困难群众享受免费法律服务,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体现法治温情的一面,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

自1979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辩护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关机关和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将法律援助法立法项目列入本届立法规划。2019年,司法部向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提交法律援助法草案。2021年1月,法律援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6月提请二次审议。经过充分审议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作修改,草案三审稿于8月1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最终,法律援助法于8月20日获通过。


结合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演进过程,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我国要将法律援助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
2021-12-03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