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9645407

在“互联网+”思维推动下,集结了线上线下教育服务的O2O教育平台崭露头角,在线教育市场获得快速发展。但“资本寒冬”不期而至,教育O2O倒闭潮、O2O教育行不通纷至沓来。归结原因,一方面是资本盲目跟进导致O2O教育同质化严重,从形式、内容和包装上大同小异,拼的是简单粗暴的售课能力,忽略课程背后的效果,以及客户在终端的联结思维与互动体验。更重要的一方面,大部分O2O教育过多关注线上,将课程直接搬到线上平台,完全忽略了线下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足够广阔,想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最大程度满足当前在线教育服务的市场缺口和短板,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为终端客户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如何在在线教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材料一   脱贫攻坚大事记

时间事件方法论意义
2012年党中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示例: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发出打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2017年党的十九大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为有力应对疫情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1)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完成上述表格。

材料二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数百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依据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说明我国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原因。
(3)百年风雨,百年辉煌。2021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某中学为此举办庆祝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主题及活动形式。
2021-03-28更新 | 51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

近来西方少数政客鼓噪“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宣称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这种政治操弄违反奥林匹克精神,更是严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确立的“体育运动政治中立”原则。《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说明,“奥林匹克主义的目标是使体育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人类尊严,建设和平社会。”其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一致同意对奥林匹克格言进行修改,在“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加上“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来首次修改。这也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无论是国际奥委会的“更团结”,还是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都彰显了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奋进、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决心和勇气。奥运会是世界级运动盛会,成功精彩的奥运会需要奥运大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全球肆虐的当下,奥运团结精神,对增强全人类守望相助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决心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我们相信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引领下,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凝聚全世界、鼓舞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契机。


(1)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性。
(2)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张家口举行,北京将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假如你是本届冬奥会的宣传员,请就“我国举办冬奥会的意义”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条理清晰;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2-01-19更新 | 60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特别增加了一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扶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抚养和教育负担”。

2021年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这两个纲要明确,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依托社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1)请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央和地方共同贯彻、落实三孩政策的原因。
(2)从唯物论的角度,为三孩政策落实提两条方法论。
2021-11-02更新 | 3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