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 科学执政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968229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持锻造过硬队伍、尽锐出战。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持科学方法、精准务实。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资源禀赋条件不同、人文传统风俗差异很大,不同地域、不同乡村、不同群体情况依然千差万别,必须坚持精准务实的科学方法,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不一刀切、搞运动,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在脱贫攻坚中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立足我国国情,充分把握减贫规律,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机制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守为民情怀、不负人民。脱贫攻坚中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摆脱贫困的强大动能,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多次要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发现现实中固有的而不是臆想的规律性,为中央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支持,大兴调查研究才能党心连民心,真正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拜群众为师,既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又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党的相关知识,说明大兴调查研究对党执政兴国的意义。
2023-07-09更新 | 21次组卷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思想理论的光辉、治国理政的谋划,无不和调查研究密切相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5场座谈会,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方面许多意见建议都得到了采纳。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党的二十大也是一次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党内智慧的过程。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深入所在代表团,同来自各地各方面的党代表们讨论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讲的这段话,也正是党的二十大的生动写照。


结合材料,从坚持党的领导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角度,论述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要求:
①综合运用学科内容概括调查研究在党谋事、成事中的做法及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②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③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④准确使用思想政治的学科术语;
⑤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3-05-06更新 | 2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4 年多来,习近平 50 多次赴各地考察,走遍了中国 14 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区,“看真贫”成了他每次出行的必备科目。所到之处,总书记总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同贫困地区领导干部交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搞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强调: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如何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谈谈其胜利的意义?
2018-10-27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