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4 题号:196887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研究平台,王泽山就开始带领团队开始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药火器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需要,王泽山每次都亲临实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次失败后,王泽山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后来,他又发明了低温度感度技术,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2016年终于获得成功。实验验证,我国火炮应用了他的技术后,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同类火炮,王泽山也因此成为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的“三冠王”。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一件件文物,浓缩红色记忆,凝聚开拓前行的奋进力量。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实现“用好”目标。创新展陈方式、打造精品陈列;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我们定能更好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材料二   当下,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三家“造车新势力”却面临越卖越亏的尴尬处境。根据上半年财报显示,三家“造车新势力”2022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近百亿元。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表现出持续的高增长态势,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随之扩大。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影响着新能源车企的发展。面对原材料价格暴涨严重压缩了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车迷小张同学认为:只要坚持自主创新,就能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我国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一定能高质量发展,汽车强国一定能建成。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阐述我们党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小张同学观点加以说明。
2024-01-10更新 | 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火星探测整个计划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对第一次任务进行充足准备,包括定立探测目标、技术研发和寻求国际合作;第二阶段:(2009年2020)探测火星环境,所得的数据用作火星软着陆之用。第三阶段:2020年发射火星着陆器并携带一辆火星车,在火星上软着陆。第四阶段: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此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基础,令人类可在火星观察站中观察火星。航天梦是复兴中国梦,航天路是大国强国路。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祝融号”敲开了火星大门,火星上第一次留下了中国航天的印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和伟大的航天精神息息相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天问一号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中的作用。
2022-09-13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 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个人信息保护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安装手电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载文字编辑 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走进售楼处,在毫不知情时,人脸信息可能被记录……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数据带来的便利,也被一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所困扰。

2016年 11月审议通过的《网络安全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规则,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出重大基础性法律制度安排。2021年 8月 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为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个人维护其个人信息权益提供了充分保障,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我国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法治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之举。
2022-10-22更新 | 2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