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 文化的载体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9961182

材料一   ①冬奥会开幕前,24节气倒计时高清图引发热议,倒计时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②冬奥会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各参赛国家或地区名引导牌,采用发光的雪花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寓意团结吉祥。

③40名来自中国大山里的孩子,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合唱队的服装,取材于河北当地的传统元素,身上是虎头图案,脚上是虎头鞋。

材料二   冬奥会开幕前,24节气倒计时高清图引发热议,倒计时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特有的现象。它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古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农事活动,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催生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   北京冬奥的直接经济收益。

冬奥会赞助商收益、冬奥会赛事转播收入、冬奥会特许商品销售、奥运赛事场馆等场景的广告费;冬奥会带来的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目前已知与冬奥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50项。在NBS新品略看来,从经济产业效应角度来看,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个催化器,还是一个试验场,更是一个多产业的未来投资风向标。

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激活了中国的冰雪经济,让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了一个现代产业。


议学问题:
(1)你在上述材料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说说什么是文化?
(2)“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火炬“飞扬”、冰雪冬奥五环、二十四节气等奥运元素与奥运文化是什么关系?
(3)冬奥会文化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有什么关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4月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迎来了“高光时刻”,三星堆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三星堆青铜器填补了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中人物形象缺少的空白,孕育了自己奇特新颖的艺术风格,有助于人们了解古蜀人的宗教、祭祀礼仪制度等。通过考古工作正在一步步复原、唤醒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上世纪80年代以前,学界占主导地位思想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提出了一个很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昭昭实物为证,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三星堆考古的成就,请你谈谈“文化是什么”。
(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分析三星堆考古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地的意义。
2021-09-12更新 | 4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渡江战役用的“小木船”、剪开的“半条被子”、长征路上的“扁担”……革命文物诉说着一代代革命者为国为民的情怀、爱党爱国的豪情壮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传播方式、范围和渠道发生了转变。通过网上博物馆,观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参观游览馆藏品;通过多媒体情景展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情境;通过数字文物展示,观众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看文物。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突破。中宣部等4部门公布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覆盖1433个县区。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2023-01-04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宜书宜画,不腐不蠹,一纸长寿千年,文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精品,大多赖此千古传存。这就是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国一绝——宣纸。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时代变迁,生产技艺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但手工造纸的传统却始终没有改变。宣纸的生产工艺中,难度最大也最关键的环节,当属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不过十几秒,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一口大水槽、一块竹网帘,两位捞纸工,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宣纸制作工艺中最难的步骤。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凝结着一代代宣纸人的专注与磨砺,而正是因为对技艺的严苛要求,才让宣纸具备了易保存、不褪色的特点,也被冠以“国之瑰宝、纸寿千年”的美誉。

一纸载千秋,它带着历史的温度,穿越光阴而来,也将把我们丰富多彩的时代印迹,留给明天。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一纸载千秋”的理解。
2023-07-19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