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4 题号:200528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关于变革的中国智慧,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回望百年,冲破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教条的思想桎梏,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跟上时代步伐,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勇于变革,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勇于变革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毅前行,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5年风雷激荡,中国依靠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改革开放前30年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45年是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改革和发展。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在实践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在实践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024-02-02更新 | 2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我国以苏联援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一五计划的突出成就
921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
三年半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三年半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18一五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我国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
三大产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入藏公路开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公路全长1160千米,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材料二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三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成功实施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走得通、行得稳。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结合材料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
2023-12-10更新 | 8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后,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工农业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的准备。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你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
2023-10-03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