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203091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耕读教育”。耕读并非单指耕田与读书,而是包括农耕基础上所有生产活动,及其建立在儒学内核上的有关道德礼仪、教化伦理的全部内容。耕读文明与当前的乡村振兴相交融,发展出一个个“看得懂、学得会”的现实范本。

耕读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点应是健全新耕读文化行政管理机制,营造浓厚的新耕读文化区域保护和开发氛围,挖掘新耕读文化特有价值,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共建新耕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耕读的特点
其一,实行体力劳动与读书求知相结合的文化模式。
其二,弘扬仁爱精神,构建怡情养性的文化生活。
其三,崇尚“读书荣身”,注重读书效果。
其四,鼓励博览群书,以文会友。
二、耕读的案例
在江苏常熟,围绕蒋巷的农耕文化,特色民宿蒋巷书院的客房以二十四节气命名,让古村的住客既感受到诗意般的江南风景,又亲近脚下的土地。
在天津举办以耕读传家为主题的农民读书节,“三农”主题图书大篷车深入村镇集市、农家书屋、村镇讲堂。
在重庆长寿,“慢城”建设正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传统川东农村里,一个“湾”就是一个农民聚居点。这里主打“白墙青瓦素雅风”的秀才湾,不搞大拆大建,挖掘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将有百年历史的保合书院原址修复,供中小学生研学体验,感受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探寻如何实现耕读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1月7日,2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杀死12人。袭击过后,《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有同学从文化冲突事例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冲突。”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理由。
2017-07-17更新 | 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红船上通过的第一个党纲,拥有鲜明的人民立场.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八十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2017年12月4日,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在浙江嘉兴召开.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既要结合党的奋斗历史,也要体现时代性.弘扬“红船精神”也是如此,需要赋予这种革命精神以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弘扬“红船精神”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红船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走好今天长征路的启示。
(3)有人认为,红船精神是万能的,有了“红船精神”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进行评析。
2018-02-24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每条不超过30个字)
2017-10-04更新 | 5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