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1 题号:2047312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简稿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一诗出自《诗经》,这是一首描写奴隶讥讽奴隶主残酷剥削的诗,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
②奴隶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③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以下是关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描述:

原始社会,一切产品都是平均分配的,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团结友爱共同推进部落发展。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和谐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下列最有力的论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B.最早的国家的出现
C.文字的发明和应用D.奴隶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
2023-10-12更新 | 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观点被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的国家观。下列对于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B.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存在暴力机关
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封建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2024-01-23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2023年10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考古成果补充了皇城台顶的道路系统,串联起墓地区与生活区,为研究揭示4000年前石峁遗址人类活动原貌提供了有力证据。该遗址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氏族议事会民主讨论管理集体事务
③建立了最早的国家,社会成员开始分化
④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4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