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0 题号:206826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BGM火出圈。网友笑称“没有一首歌是白放的”,更有网友评论:“太震撼了,祝祖国繁荣昌盛”;“今年杭州亚运会太棒了!是爱国教育和凝聚力的体现”;“这次亚运会真的是太赞了!年轻,充满活力!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赛场氛围如此之好的背后,离不开各个场馆专业体育展示团队精心设计,这些创意给现场及大小屏前的观众带来了视听享受。游泳馆里千人合唱《千年等一回》;中国男篮和中国香港男篮同场竞技时,播放《真的爱你》;乒乓球男双夺金,举国旗为祖国庆生,现场响起《我爱你中国》;国风啦啦队惊艳四座,古风融合健美操,从她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得益于全时空连接的互联网时代,杭州构建了覆盖体育赛事、国际会议、文旅体验、融媒传播等一体化传播体系。借此盛会,把杭州的城市发展、国际形象、文化影响提高到新水平,把亚运会的美学内涵、当代影响、视觉景观推到新高度。既服务于社会大众,又展现生活、情感的表达;既有当地的地域特色,又有时尚、风尚的元素,满足大众的消费。

为了展示城市特有魅力,杭州在深耕古都历史文化中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亚运会的吉祥象征、场馆设计、古风的演出以及名城风貌、山水美景、市民礼仪、管理秩序等,都像一扇扇“窗”,让各国宾朋体验到了杭州的西湖风光、宋代盛况、钱塘潮汐等历史内涵与现代科技的交织与变迁。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广受赞誉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运用了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23-24高三上·贵州黔东南·期中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0多年来,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进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为此,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近年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是如何体现唯物史观要求的。
请依据提示在可视化作答流程图上填写相关内容:
1.审设问
知识范围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设问类型本题属于什么类型的主观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明确生活与哲学这类试题的作答逻辑吗?
设问层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你能对其进行定性吗?(明确其属于本题作答原理的那个哲学名词)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把以上分析的结果进行梳理,为调动知识,阅读材料提供明确的方向。

2.审材料
材料特点材料关键信息

3.作答
通过审设问、审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答案?
2022-10-24更新 | 45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中央电视总台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全社会热情点赞,好评如潮。

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以生动的形式、易懂的表达,为“高大上”的精神赋予接地气的载体,推动了先进精神的广泛传播。

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解读了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显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展现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对古代仁政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节目《平“语”近人》引发全社会热情点赞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3)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对古代仁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请就如何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创新精神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019-05-15更新 | 33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

材料一   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连接和强劲渗透,互联网日益呈现出拓展延伸,媒体、社交、产业、文化等多重属性。为此,《决定》强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需要加强不同社会群体的有效交流,必须完善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主体之间沟通互动的速度和效率。

材料二   《决定》强调,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要紧密联系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网上形成同心圆,促使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助力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社会治理和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将“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的理念写人《决定》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助力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3)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活动的参与者,也应该是网络秩序的维护者和网络空间的建设者。请你为宣传“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在网上形成同心圆”各写一条标语。
2020-06-22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