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认识具有反复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2 题号:209194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100年来,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情为精神内涵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火爆出圈,创作者以全新视角解读经典故事,想象力丰富,颇有东方美学色彩,在成年人群体中“圈粉”无数。但也有部分家长吐槽“这部动画片给自己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童年阴影”。

老少成宜是国产动画的理想化标准,现实中往往“众口难调”。抛开个体审美差异而言,造成评价割裂的因素首先是动画文化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我们缺乏对动画文化的共识;其次,很多人认为动画片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担心其中有恐怖元素或不良示范,但动画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些动画的受众并不是低幼人群,“教育价值”也非首要考虑因素.在动画选择方面,父母是第一“把关人”和“引导者”,应在观影时及时加以筛选和引导。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观众对《中国奇谭》为何有不同的评价。
【知识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解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领着观众共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为娱乐味过重的电视节目注入一股“清流”。
材料一   有网友认为,经过了这么些年快餐文化的‘狂轰滥炸’,人们在呼唤主流的、温暖人心东西的回归,对那种咀嚼式、需要细细品味的东西更有兴趣,文化类综艺的春天已经到来。但也有网友对于文化类综艺能否从“清流”变成电视荧屏主流,并不乐观。他们认为现在的几档文化类节目,形式基本停留在诵读、记忆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更多的是在拼情怀和新鲜,这样的形式能有多长久的电视生命力,并不是很看好。
(1)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看待材料一中网友的不同观点。
材料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靠几档综艺类节目就能完成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既要形成文化传承接力,又要适时抓住契机,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2)运用“事物变化的状态”的哲理,简要说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打持久战”。
材料三   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把文化发展事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统筹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积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3)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2017-11-03更新 | 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请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建议。
2020-01-17更新 | 34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你的指尖每敲击一下键盘,就自动上传为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一部分……这段广告语真实地记录着时代:借助互联网,不同的群体创造着海量的内容要素和符号体系,形成丰富的文化圈层。但这过程中也容易带来内容的野蛮生长和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


(1)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简析“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的原因。

材料二   我国有近10亿网民,每天有450亿条消息被发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待在数据空间里的时间有时比在物理空间还要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阅读推荐更智能、出行更方便、购物更便捷、生活更智能……但大数据也使得“隐私”不再隐私,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问题一直是大数据时代避不开的问题,对于大数据隐私保护是业内一直关注的难题。对于大数据时代,我们有些人爱的爱死,恨的恨得咬牙切齿,大家褒贬不一。


(2)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对于大数据时代产生褒贬不一的原因。
2023-07-0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