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20950971

目前,我国农村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2亿左右,刷短视频、直播带货、做主播成为乡村新潮流。一些短视频主播或用镜头记录自己的家庭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或通过短视频传授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表现出“深爱着家乡,深爱着脚下的土地”的强烈身份认同感。有网站还举行了“寻找乡村手艺人”短视频征集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利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如下图)。

短视频流行的同时,伴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部分主播过度炒作、农村留守儿童沉迷其中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简要分析短视频进入农村的积极意义。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以“让短视频这一新事物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阵地,而不是社会隐忧”为主题,完成一篇短评(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充分涌流。从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出版的《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从我们宾阳县刚举办的一系列经典国学朗诵比赛……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19-03-25更新 | 5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荧幕重要的创作宝库,近年来更是掀起了一股“国风”创作潮流。“国风”创作利用科技为其赋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当数字敦煌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的重要原因。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国风”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仅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更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吸收的新鲜内容,以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创新继承。“国风”文化要契合时代审美,离不开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缺乏创新,“国风”文化只能是复古与守旧。创新先要守正,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如果不能抓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国风”能否真正引领大众文化,关键在于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抓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创作更多贴合时代审美,与当下流行文化融合的优秀文化作品。

“国风”火了,我们更希冀,“国风”的火不只是一阵风。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国风”文化发展过程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国风”文化的火不只是一阵风。
(3)请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明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2-05-13更新 | 23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创作系列绘本、几歌、童谣、动画;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
2019-05-07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