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4 题号:212638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赓续红色血脉】

2023年10月1日国庆节清晨,30多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升起。在2023年“双节”期间,除了来首都看升国旗仪式,全国各地的红色景区景点人潮涌动,红色旅游持续火热。从陕西延安到河北西柏坡,从浙江嘉兴到贵州遵义,人们走进革命纪念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红色主题展览学习革命历史,观看红色文艺演出重温革命记忆,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中不断增强精神力量。

今天,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有力地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赓续红色血脉的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

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折柳寄情”展现了中式惜别之礼;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古风汉服、国潮文创等成为新时尚……近年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涌现,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中华文化的气度神韵深入人心,滋养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新生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实现文化发展。

【多彩文化活动】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贵阳市图书馆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提供可以组装成空间站、天安门城楼、幻灯放映机等拼装套材。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推出“意‘扫’秋色,趣庆双节”AR活动以及亲子月饼DIY、创意手工组装、少儿国风创意美术、彩泥京剧脸谱等活动。

(3)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以“科技与文创”为主题撰写一个演讲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容任何污蔑和亵渎。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全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不言而喻,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不仅应当成为我国全社会的集体共识和共同意志,而且也是每个人的应尽责任和自觉行动,任何对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都当零容忍。

前不久,网络大V“辣笔小球”诋毁戍边英雄案件备受关注。3月1日,网络大V“辣笔小球”被依法批准逮捕。面对检察官的提审,犯罪嫌疑人仇某某表示,自己非常地懊悔:“我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良知泯灭的行为。我对此也非常地自责,非常地懊悔。

202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并在军事检察机关支持配合下,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容任何污蔑和亵渎。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有关知识,以“让英雄流血不流泪”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
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舍乎逻辑,结合自身,厚植素养。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300字左右。
2021-05-22更新 | 15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的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要坚决改过来。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加以说明。
2019-05-23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材料一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如期脱贫、全面小康,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层层压实责任。累计数百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投入扶贫资金以万亿元计,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不断增强和激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内生动力,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最终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民族梦想。


(1)中国制度成就了“中国式扶贫”,独特的政治优势托举起伟大的减贫奇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大会授予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大山深处,曾是一个被深锁在“天坑”底的深度贫困村。1995年12月,走马上任的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决定带领村民修路致富。他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动员村民筹集了近4000元的启动资金。用7年时间,下庄人一寸寸地凿、一锤锤地敲,硬是凭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路通了,但如何让下庄脱贫摘帽?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羊、栽过桑养过蚕,从蛮干到巧干,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特色产业。组织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历时十余载,为下庄村民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多元。


(2)毛相林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奋斗者之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对此予以说明。
2021-04-20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