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21326476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人心思想是难以把握和掌控的,一个导向形成之后,就不是谁能够轻易逆转得了的。上好利则同好利,上好德则同好德。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群情汹涌,这就是历史潮流。人心思想是舵手,是操刀手,刀本无好坏,在于操刀人,用之于好则好,用之于恶则恶。此则故事可深为借鉴和深思。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527日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学习活动。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考古工作者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求实创新,探究中华文明源头仍需要考古工作者久久为功。“中华文明起源研究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不断创新。”

材料三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抢险救灾过程中,27名消防人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献出生命。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这30名英勇牺牲的同志为烈士。傅某某为发泄不满,在微信群内,对上述烈士进行侮辱、诽谤,侵害了英雄烈士们的名誉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如何彰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
(2)工作人员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是怎样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
(3)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谈谈你对傅某某发表辱骂性内容这一荒谬行为的看法。要求:紧扣题意,观点正确,表述规范。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保护世界遗产时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过去,文化遗产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与民众和当代生活隔绝。后来,人们发现了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开始了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使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各地陆续出现了过分看重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对文化遗产进行简单、粗暴、过度开发的现象。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遗产的效益是综合性的,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合理利用。

材料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开展了频繁密切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机构在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开展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合作;近30家中国考古专业机构赴沙特等22个国家实施32项联合考古工作;中国与美国等22个国家签署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间协议,与法国等20余国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签署近30项合作文件……借助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个平台,表达中国对当今世界一些问题特别是文明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展示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文明观、文化观、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活起来”理念是如何影响人们认识和利用文化遗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2019-11-29更新 | 32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1年,党中央公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几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纲要》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纲要》提出,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1)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看到下面这幅图片,你会联想到什么?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我扶还是不扶”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
2020-07-02更新 | 14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5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但近年来,在青年中也有一个违和的跳音:躺平。躺平并非今天社会的主流,但也传递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社会物质丰裕下的安于现状、时代开阔变迁中的犹疑观望、再攀高峰时的畏难情绪……回望民族复兴的征途,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的成立,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哪一个又是躺着来的?没有一项崇高的事业不经艰难,蓝图宏伟,任务必然艰巨。理想远大的个人、成熟理性的社会、目标笃定的民族,不会相信捷径!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今天,我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建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对“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的理解。
(2)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很多网站开通了“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作为新时代青年,请以青年学生“在奋发有为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演讲稿。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2022-12-03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