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1 题号:21328931
对人们来讲,红楼梦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红楼味道。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爱情故事,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家族兴衰的侧面记录,还可以当作创作者那个时代里社会横切面的浮世绘。红楼梦的故事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红楼味道,从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A.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认识的主体受到了具体条件的限制
B.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D.事物是变化的,认识的客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发生了变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遗传学家司万特·帕博,以表彰其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司万特·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组学”这一全新学科。由此可知(       
A.人类的基因组合规律以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前提
B.实践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
C.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D.正确的认识体现了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23-02-07更新 | 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上述材料中两个故事共同表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不同性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
2019-11-17更新 | 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④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10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