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领会科学思维 >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21375595

材料一   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强调要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治支撑。草案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材料二 2023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要全面抓好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优质供给、许可准入、日常监管、专项培训、法规制度、算法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要注重任务落实。2月以来,管理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实现了提质升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阐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短视频相关管理工作的要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材料二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动人、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日日新又日新、由衰败凋零走向欣欣向荣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百年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故事;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开放包容、胸怀天下的故事,

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各种现代化方案纷至沓来,但屡屡碰壁破产。历史证明,中华民族要实现现代化转型,必须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实现民族复兴。回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正是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对世界文明的主动性借鉴和自主性融合,才一步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更加自信从容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味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阐释“归根到底是两个‘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科学思维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味儿”。
2023-10-04更新 | 12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某校时政宣讲团的“小宣”同学,围绕“‘动态清零’是当下中国抗疫最佳选择”进行了主题宣讲,内容如下(选取部分PPT截图)。

图中文字:


图1:“动态清零”是当下中国抗疫最佳选择。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2021年,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图2: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01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更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株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等特殊人群具有潜在严重威胁,绝不是“大号流感”。

02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7亿,目前还有超5000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03疫情防控要算眼前账,要算长远账、综合账。短期来看,因为疫情防控,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群众生活确实会受到影响,但从一个国家、一个整体来看,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

3月份我国经济受疫情拖累,但2022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4.8%的增速,全国物价平稳。(3月,美国和欧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升8.5%、7.5%,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结合上述内容,请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动态清零”是当下中国抗疫的最佳选择。
2022-07-09更新 | 1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2023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这是我国建设性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首次尝试,也是在地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

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外交奇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让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共同倡导”:

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在西方一些政客的煽动、炒作之下,重回大众视线,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仇恨与隔阂,严重阻碍了国际交流合作。而“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阔、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谈谈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原因。
2023-05-20更新 | 9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