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趋势 > 国际关系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0 题号:214119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一决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国内企业将与在技术、品牌、资金上具备优势的外企在本土展开激烈竞争;现有对外资的审批、监管与安全审查等法律法规会受到冲击;外企将在中国建设更多新的生产基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拓宽供应链;随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更多外企会来到中国、扎根中国,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面对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该如何作为?

材料二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始终坚持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支持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始终坚持将开放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本色,欢迎各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始终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积极推动构建双边、区域和相关领域命运共同体。

(2)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走的是人间正道。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注:2014年,我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材料二: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出“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即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进而推进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推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一带一路”在国内段需要打通西北五省的网络交通线路,同时为众多沿线国家输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带给相关地区和行业及企业巨大的发展机会,基建、高铁、核电、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将首先获益。
新疆作为通往中亚的重要枢纽,地缘优势显著。通过加强铁路、公路、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新丝绸之路通航,还将加速激活沿途各国的文化历史交流、旅游景点建设等。新疆自治区是煤炭、油气和新能源大省,储量均占全国的30%以上,且毗邻八个主权国家,处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位置。
另据新疆媒体报道,为了更好地发挥本地资源优势,2015年1月1日,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正式变更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下一步,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将出售部分股权,成立合资公司,按公司法规定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完成混合所有制及属地化改革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疆地区应该如何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三: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2016-11-26更新 | 6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20年1月31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英国“脱欧”协议,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的英国正式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近年来,债务危机重创欧元区,难民危机引发欧盟内部争吵不休,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一体化之梦与国家本位主义屡屡碰撞,欧盟内部的利益博弈和问题凸显。英国脱欧也在深刻改变欧盟,目前欧盟防务一体化提速,战略自主建设渐渐达成共识,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增多。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中欧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交以来,中国始终以积极和正面心态看待欧盟,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坚定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19年双边进出口总额4.86万亿元,增长8%,高出我国外贸整体增速4.6个百分点。当前,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新挑战,中欧应加强战略协调与合作,化挑战为机遇,推动中欧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中欧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0-04-25更新 | 10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严重危害的国家,1/4的国土是荒漠,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曾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荒漠化问题永远只能“沙进人退”。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惧艰险,逐项创新,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70年来,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全国荒漠化和沙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持续保持减少,荒漠化和沙土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还在治沙中实现了致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治沙的“绿色防护带”、“麦草方格治沙技术”与“库布其模式”等让中国很多荒沙地披上了“绿装”,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治沙经验为全世界荒漠化防治开出了“中国药方”。多年来,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上百位国外专家、官员来中国考察学习,中国不计前嫌,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外国学者提供治沙技术等相关培训,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加强与世界各国关于治沙的交流与合作,在治沙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拉动世界的“绿意盎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当今时代弘扬“治沙精神”的时代价值。
(2)有学者认为,外国的荒漠化治理既要借鉴中国的治沙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中国的成功模式。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以说明。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愿意将治沙经验的“中国药方”贡献给全世界的原因。
2020-02-10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