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14531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哪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理解说明“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说明年轻抗疫工作者为什么能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星空照亮心灵,善美感动南海。2016年8月18日,南海区文明办公布了“善美的星空”—2016感动南海道德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名单,20人入选4类“善美之星”候选人名单,20日启动投票。

这些候选人中,有义务教太极20年的下岗工人,有扎根社区守护辖区安全的民警,有七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的农村妇女,也有十年潜心钻研攻克“脑瘫智障儿康复”世界难题的医生。他们身份各不相同,却都用自身事迹感动着身边人,诠释着“关爱、孝德、树本、至善”基层社区价值观的内涵。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021-06-02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6年11月3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总结。“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是我国劳动人民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长期对天文、气候、物候进行观察、探测和总结的结果。“二十四节气”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劳动人民总结出了朗朗上口、便于记住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农业生产上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如“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等,用来指导生产生活。
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主体角度谈谈你对先人在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的看法。
2017-09-13更新 | 9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4年来,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协同作战,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化工企业“搬改并转”步伐加快,农业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就业保障兜底百姓担忧,社会民生各领域有了坚实的制度和产业保障。一幅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打造黄金经济带。要求长江沿岸省市机关和人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协调推进重点区域河湖一体化保护治理,深化长江大保护合作机制,共担长江大保护的责任。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我们,正行进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之路,面对需要跨越的许多“雪山”、“草地”,面对需要征服的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如何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伟大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伟大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2020-04-23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