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215135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仅依靠政府性养老事业已难以支撑。国家推出系列政策从税费、用房、水电成本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以下是中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部分政策:

政策主要内容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实施方案》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通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多元社会保障,健全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材料二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散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至关重要。孝老爱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某地开展“敬老月”活动期间, 围绕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对贫、失能、独居等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我国不断增加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关政策供给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开展系列敬老活动的文化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 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梦天”实验舱10月底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形成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字基本构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1992年9月21日正式确立,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探索并建设以过渡实验性质为主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完整功能的空间站。当时载人航天的主流和趋势是航天飞机,但中国最终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载人飞船路线,并且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以确保安全性。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中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实现了一系列跨越,完成了三步走的目标。

材料二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逐梦的30年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四号,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然而,航天探索绝无坦途,毕竟浩瀚宇宙是个未知世界,天体运动等规律不会主动暴露出来,因此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航天人也经历了“尖兵一号”“东风二号”“长征二号E型”发射的失败。面对挫折,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精益求精,优化技术,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去解决一些老问题,通过不断的试验改进才变得更完美,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创造中国奇迹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对太空的探索为何不是一帆风顺的。
2023-10-04更新 | 1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党的文化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党的一大到五大,是党的文化思想的孕育期。六大至七大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党的文化思想的萌芽期。八大时期,党对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路径基本确立。九大至十一大期间,文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体现了党的文化自觉。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写入党章,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时代强音。十九大强调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党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0-11-28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集中在全和快;直至本次会议绘制出新的路线图,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提出一个目标.5个体系.六大任务。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历程体现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我国如何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2016-11-26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