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推动认识发展 >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2 题号:21642596
情境探究

材料一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C919大型客机所承担着的使命。C919走到今天,历经坎坷路,走尽不平凡。从2007年C919项目立项,科研、设计,工程人员经过十年的艰苦攻坚,终于在2017年5月5日将C919送上蓝天。2017年C919踏上了试验试飞的征途,C919飞越五湖四海,经受冰雪大风、高温严寒的极端考验:2022年9月,C919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拿到投放商业市场的“入场券”;当年12份,全球首架C919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再到今天,C919顺利完成商业首飞。每一个重大时间节点,都意味着,航空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六年“磨一剑”的C919让我国具备了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缩短了与航空强国的科技代差,见证了中国人坐上国产大飞机这一重要“圆梦时刻”。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技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能破解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打造我国各个领域的“国之重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我国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材料三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开启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标志着凝聚了无数国人期待和几代大飞机人心血的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进入航空舞台,翱翔于天空!

大飞机的研制和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行业门槛极高,目前大飞机的全球市场份额被美国波音与欧洲空客牢牢霸占,但大飞机项目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有了制造大飞机的构想,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23年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已经穿越了53个春秋。从飞机设计到零部件制造,从总装集成到适航取证,从人员管理到经费统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中国航空人做到精益求精。在众多科技专家的不懈努力下,C919突破了6大类、100余项关键技术,形成了近两千项专利和两万四千多份标准规范。更重要的是商业载客飞行带动了一条长度长、复杂度高、价值巨大的重要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这必将推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发展过程。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材料一   2023年冬季,哈尔滨旅游持续爆火,需求井喷。分析哈尔滨走红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短视频的裂变式传播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于是得出以下推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就能产生网络爆点;哈尔滨产生了网络爆点,所以,哈尔滨是依靠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的。
(1)请运用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判定以上推理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标准,市民待客豪迈热情真诚,这一切现象的背后是城市品质的提升与重塑。我们不能只看到哈尔滨某一个点上的成功,而是要看到系统性的厚积薄发,这涉及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的建构与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完善,旅游项目市场主体的培育,政府对旅游市场的治理能力。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尔滨出圈”的密码。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在认识热点问题时所需要具备的思维品质。
2024-05-06更新 | 1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见寂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莲转而知为车。”观察并模仿自然行为,是人类创新的重要源泉,从鲁班用竹木做鸟的传说到如今的飞机、潜艇、雷达、机器人等现代高科技,无不有模仿某种自然生物的影子。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仿生学的研究不仅需要微观的慧眼,更需要宏观的视野,其研究程序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说明仿生学的研究所运用的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的方法。
2023-08-24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提出中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

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有必要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

我们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则是要“破”的部分,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先立后破”的提及也就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

(1)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知识,分析2024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

【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2)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部署的合理性。
2024-02-02更新 | 5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