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21653901
最近,“质疑XX,理解XX,成为XX”逐渐变成一个造句格式广泛流行。比如:父母管教严厉,自己小时候不理解,甚至心生叛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理解了父母;自己有了孩子,已是完全认同父母,就像当年父母一样管教孩子。于是便感叹“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由此可见(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相关国家对火星进行了多次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是很有限。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大气等方面的科学探测,以获取更多的火星地貌与地质结构的知识。这一人类活动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社会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完整的知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01更新 | 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目前,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功能已经能够应对“多人+浓妆+换发型”的复杂场景。但“刷脸支付”在线下公共设备和开放环境下进行时,由于真实场景复杂多变,白天和晚上的光线不同、不同人群面对摄像头的角度和姿势各异,识别难度更高。因此“刷脸支付”对安全性和便捷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材料启示我们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会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②要在联系中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要以人为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④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19-01-23更新 | 1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该观点
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③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
④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19-04-21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