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216742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同学以"我与新时代"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从网络上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今天,我不远千里从北京到这里来看望乡亲们,也是来受教育。”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中的温暖故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曾专门讲过“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6日,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执意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一半留下,并且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1991年,徐解秀去世前还在告诉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今天,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应该接过“半条被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此,有人认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很难存续。请结合材料,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   新华社2024年新年献词(选摘)

从“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轨迹令人感奋;从东京奥运会失意而归,到游泳世锦赛包揽三金,运动员覃海洋的坚持不懈书写了传奇;“90后”青年杨安仁扎根山区辛勤耕耘,让油桐林成为造福乡亲们的“绿色油库”……一个个励志故事诠释着梦想的力量,激扬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气神。

“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的疾呼依然振聋发聩。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唯有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征程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2024年已经扬帆启航,请你结合新华社2024年新年献词,写一篇简短的个人2024奋斗誓言。要求:自拟标题,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不得透露个人身份信息;不少于150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材料一:近年来,内蒙古H旗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针,多措并举帮助群众成功脱贫稳定脱贫,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可推广的成功经验。H旗政府通过并实施《关于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组织牧民外出参观考察和培训学习,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培育牧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以绿水青山绘就扶贫底色,坚持把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保生态”中“促增收”,统筹解决全旗生态问题与生计问题,开辟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2020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99名获得脱贫攻坚奖的先进个人和49个获得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的先进单位接受了党和人民的褒奖。他们中有信念执着的奉献者。广西融水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杨宁于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发挥江门村的资源优势,发展高山生态种植业,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他们中有不屈于命运的奋斗者。曾经以为自己是“天生的穷命”的马金莲通过“吕梁护工”培训项目改变了命运,先后带着300多名家乡妇女走出大山,走进北京,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他们中有勇闯禁区的担当者。朱震宇和他的团队16次带队上高原,累计行程2万余公里,筛查16000人次,在海拔5000多米的牧区完成一台台高难度手术,在青藏高原上与包虫病开展着艰难的斗争。这些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事迹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脚。


(1)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是H旗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对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3)某学校社团欲对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做-一个新闻报道,请你为新闻报道拟两个标题。
2020-12-21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时代楷模”称号。张连印从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乡,绿化荒山、防风治沙。张连印身患癌 症,却依然奋斗不止,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18年来,张连印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绿化荒山、防风治沙一线,当年的荒山土岭、飞沙走石,如今变得遍野青翠、鸟语花香。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前半生守国,后半生守护家乡,张连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下“桑偷晚”的深沉之美,绘就“霞满天”的壮丽之观。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知识,简要说明张连印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2022-03-25更新 | 2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生需要选择,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更是前进的动力。40多年前,为了提升我国对海探测能力,面对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封锁,刘永坦抱着“一定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新体制雷达”目标和决心,带领团队进行艰苦探索,不断实验,科学求证,经过上千次试验调整,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这位82岁的老院士又许下新的愿望,朝着小型化雷达进军,让技术造价更低,让功能性能更优,更好保卫祖国海疆。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分析刘永坦院士研究新体制雷达的过程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
2020-11-26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