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749695
杭州亚运会,是杭州的盛事,是中国的盛事,是世界的盛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场馆建设·共享融合

从去年5月开始,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陆续向公众开放,让百姓共享亚运成果,目前已接待市民超千万人次。在建设过程中,对标北京冬奥会的有益经验,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目标要求,根据“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以运动员为中心、赛事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场馆”的原则,依托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着眼长远,亚运场馆建设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四个办赛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杭州在建设亚运场馆的过程中尽显中国式浪漫,“大小莲花”交相呼应,滨江馆的“小白碗”掩映其中,“化蝶”双馆展翅欲飞,“玉琮”馆建筑,是江浙地区特有的文化象征,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大赛场馆建设的经验,力争场馆建设兼具世界气息,又不误中国浪漫。

材料二   亚运开幕·典雅绝美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勾勒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风华。开幕式选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之日,倒计时“以水为礼,击鼓迎宾”。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以良渚之光交映亚运之辉。网幕上“梅兰竹菊”尽展典雅之意,地屏上“一抹丹青”舒展宋韵之美,文化之魂“和合文化”贯穿全过程。

材料三   亚运人物·精彩青春

黄雨婷,现为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学生,也是省射击队运动员。今年的亚运会上,黄雨婷是首个“三冠王”。少体校选材时,教练觉得黄雨婷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入选后,黄雨婷积极参加训练,训练时特别专注。百炼成钢,勤奋让天赋显现。近两年,她战功赫赫,拿到2枚世锦赛金牌和3枚世界杯分站赛金牌,荣膺浙江“体坛十佳”最佳女运动员称号。这一次亚运会,黄雨婷赛前状态有起伏,但很快调整好心态,比赛中“稳住抢,果断扣”。亚运会后,黄雨婷马上开始为备战巴黎奥运会做准备,希望冲击巴黎奥运会首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在亚运场馆建设过程中是如何推动文化发展的。
(2)有人说:亚运会开幕式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坚定地继承和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有关知识,说明同龄人黄雨婷的精彩青春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0年4月,习近平在大同考察了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在云冈石窟,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对云冈石窟“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因。
2020-12-23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在严格保护文物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请就如何发挥文物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
2017-02-08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
2019-12-02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