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人生的真正价值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7503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精神始终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涌现出一批批雷锋式的英雄人物。从与时代同行诠释“雷锋精神”生命力的郭明义,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再到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乡村教师张桂梅……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无不闪现着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让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赓续传承中开枝散叶、发扬光大。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使存善心、做好事成为行动自觉。微火成炬,每一分善意,每一次善举,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的关键词经历了“大包干”、“农民工”,“农业税”、“农合”、“海选”、“新农村”、“三权分置”、“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我国实际,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进一步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基础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问题上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体现。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   2019年1月2日,“糖丸爷爷”顾方舟平静地走了。顾方舟,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在国内流行厉害,它会引起轻重不一的瘫痪,最严重的无法自主呼吸,千万儿童和成人受累于此病。1968年,在卫生部的安排和支持下,顾方舟和同事受命于危难之时,在克服了设计资料少、交通运输困难、物资紧缺等诸多困难后,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了脊灰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顾方舟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顾方舟喝下了疫苗溶液。后又经重重反复试验,三期临床试验圆满成功后,顾方舟和同事研究的疫苗才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并最终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他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奉献一生,为了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一谈顾方舟老先生的事迹对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怎样的启发。
2020-07-25更新 | 5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和实践中,出现了“好人好事不白干,换成积分存起来!”的道德银行,好人好事的积分不仅能兑换物品还能收获相应的荣誉。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者认为:
长期以来,“君子行善不图回报”是我国伦理道德传统的主流,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只有不求回报的道德奉献才是真正高尚的道德行为。道德崇尚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道德的一种倒退……
支持者认为:
道德回报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惩罚,道德就会失去了感召力。此举可以呼吁、带动、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道德回报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18-04-18更新 | 5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2017年10月,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弘扬“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红船精神”。
(3)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
2018-06-24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