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220942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潮起亚细亚,欢歌钱塘江。10月8日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圆满落幕。8年的筹办路,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呈现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的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为确保杭州亚运会赛事顺利开展,浙江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特邀专家学者对做好“宣传亚运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形成办好亚运会的浓厚氛围。早在一年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临时性行政措范的决定》,全力保障了亚运会赛事的顺利进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建设者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打造了继“鸟巢”后国内第二大体育馆。体育馆运行团队经过两年的磨合,从最初的29人先期团队,到如今的4824人成熟队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为参与赛会的各类客户群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杭州市民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倡导、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惠民亚运,回归人民,延期办赛期间,杭州亚运会开创了国内综合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社会开放的先例,超1000万人次提前享受到亚运会释放的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杭州奋力擦亮了“人间天堂”这块“金字招牌”。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亚运会赛事的准备工作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青砖黛瓦……或大气磅礴或婉约雅致,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感。古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是当地民众共同的记忆和认同基础,也是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等等宏大命题的直观体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垂花落、牛腿碎、月梁断、青瓦散、金柱折、雀替残——在当代中国,曾经辉煌的古建筑正在慢慢失落,曾经的璀璨,正在被人为和岁月所摧残。散落阡陌山野的古代建筑,昔日白墙黛瓦,一片欢声语,今日残垣断壁,无处话凄凉,随之消失的还有:风土、人情、故事、回忆、历史、文化、手芑、家园以及中国的美、民族的魂。古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造,毁掉一个就少一个。一处古建筑的修复,动辄需要上百万元,一平方米的古壁画修复则高达上万元。此外,修缮费用呈周期性投入态势,而非一劳永逸,短期效果不明显。


有人认为,古建筑会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消亡,没有必要拯救。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21-11-18更新 | 2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连贯一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理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相融相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追求,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智慧,化作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传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胸怀,中华民族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3-12-06更新 | 8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走大河上下,共享盛世中华】

2022年10月29日,全国首档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开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激活黄河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黄河故事。

节目对沿黄9省(区)的黄河文化、黄河故事、黄河人物进行了深入挖掘,还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进行了紧密结合,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热忱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下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山东沿黄地区文化资源富集,是展现黄河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区域。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材料二   【深耕文化“两创”,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黄河文化大会》节目中的99位选手都是黄河文化爱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区),从事各行各业,既有来自各大名校的学霸级人物,也有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达人,亦有黄河职工、退伍侦察兵、民警等。他们用脚步丈量黄河、用知识传承黄河文化,用自己的经历书写着新时代黄河故事,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华文明内涵进行注解。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位华夏儿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我们凝聚起文化自豪感,更加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作为喜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系列作品之一,《黄河文化大会》通过答题比拼、嘉宾故事、导师讲解等方面多维度展现黄河文化魅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黄河文化大会》蕴含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黄河文化大会》“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成功密码。
2023-04-01更新 | 8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