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普遍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1 题号:221121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春节假期,位于吉林大学校园的“地质宫”火了,众多参观者有序排队入场的场景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

这座古朴厚重的老建筑,是李四光、黄大年曾工作的地方,有许多动人故事。黄大年被誉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地质宫把黄大年当初“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印在明信片上,也印在了参观者心里……

在2024年春节假日“文旅热”背后,是人文资源的精彩出圈。随着游客的文化素养持续提升,旅游需求不断向深层次的人文体验拓展,已不单单是为了“看山看水看景”,对人文故事的喜爱和对文化特色的探寻体验,越来越成为游客的新需求。各地顺应游客期盼,顺势而为,让人文资源在“文旅热”中焕发更多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知识,解读人文资源在文旅热中精彩出圈的现象。
(2)充分发挥人文资源的作用,能使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2)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2016-11-18更新 | 86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这都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018-09-14更新 | 13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台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当台湾当局制订的新历史教学大纲中,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时,台湾一位知名人士表示,我们说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文,习俗也是中国习俗;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进入新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2019-07-11更新 | 2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