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21515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全国第一个农业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协力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田间技术,提升科技直接服务种田的能力,同时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禹州科技小院过去10年形成了1500多篇工作日志,师生先后做了“氮肥用量与杂草生长变化试验”“甜糯玉米专用肥试验”“冠层光氮匹配试验”“玉米干旱胁迫试验”“强筋小麦抗倒伏试验”等数十个试验,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生产,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刚设立时,农民并不信任小院师生。于是师生一块地,农户一块地,最后看谁种得好、产量高。由于品种筛选好、种植方法标准、病虫害防控技术先进,小院师生地块的玉米长势、产量都显著优于农户。农户见状纷纷选用小院师生推荐的品种和技术,共同实现了增产增收。

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一个个科技小院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培养农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受到真理和价值的共同制约成功的实践必须既坚持真理,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论证“成功的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一原理,然后运用这一原理对科技小院工作者的实践活动进行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从东方来,潮起亚细亚——杭州第19届亚运会

材料一   A智能巴士、数字烟花,“数字火炬手”……智能作为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被广泛应用在赛场内外。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亚组委除了全球首创推出“亚运数字火炬”,建设AR服务平台、亚运VR平台、元宇宙平台等之外,还打造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能为观众提供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美食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从参赛、观赛到办赛,浙江的数字化风景一览无遗。据此,有人推断,所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亚运会都是成功的,杭州亚运会广泛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所以杭州亚运会必定会成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知识,判断该推断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对材料中的推断进行评析。

材料二   作为反映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一面镜子,场馆设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托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亚运场馆建设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四个办赛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以绿色为底色,富有杭州特色的奥体中心体育场馆群,开展区域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立场馆群雨水循环体系;以智能为亮色,“化蝶”双馆——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是目前浙江唯一可以举办国际级比赛的“冰篮转换”场馆;以节俭为本色,新建场馆仅占1/5,其他或改建或临建,注重“还馆于民”让百姓共享亚运红利;以文明为成色,无论是获取灵感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蝴蝶形的亚运游泳馆,还是犹如“星际战舰”的中国杭州电竞中心,无不展现着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的交相辉映。各个场馆建设中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实现了办赛理念感受“身临其境”,让办赛理念“润物细无声”。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亚运场馆的建设是如何推动杭州亚运文化发展的。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场馆建设努力营造办赛理念沉浸式体验的时代价值。

材料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携手同行》中,“白鹭精灵”遨游星海,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美轮美奂的亚洲画卷。亚运火炬,点亮江南夜空;亚洲宾朋,齐聚钱塘内外,“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奏响了“心心相融,@未来”的时代乐章!


(5)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题目,写一篇短评,阐明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250字左右。
2023-11-12更新 | 23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任务,如今中国空间站傲然屹立于太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桂海潮是一名高二学生,当他从校园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振奋,从此树立了走“航天之路”的梦想,他在学习中有坚韧的品质,能长时间学习、挤时间学习。

2005年,桂海潮高分考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读研、读博、赴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当他在学业和学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参加工作。

2018年,桂海潮凭借良好的身心素质,在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预备航天员中的载荷专家之一。2023年5月,伴随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桂海潮的“飞天之旅”正式开启,他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桂海潮的“飞天之旅”不仅代表着个人追梦成功,也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他的努力和奉献将为我国的航天科研事业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内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1)在桂海潮传奇的故事背后,是什么样的合力在助推他实现“飞天之旅”?请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2)在桂海潮的生涯发展中可以看到家国情怀的深刻烙印。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家国情怀对其生涯发展的影响。
2023-10-12更新 | 2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无论收视率、点击率、还是微信微博热度都持续走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剧本还原真实的反腐生态,能够照进现实,让观众看了觉得不矫情、不做作,紧扣时代脉搏,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部诚意之作。在玄幻、仙侠、戏剧说、穿越等“架空历史”类电视剧充斥荧屏的当下,《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为主旋律现实主义电视剧扛起了大旗,也为当前电视剧创作领域吹起的新风,激扬了正气。
材料二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的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在剧中,有些领导干部一尘不染,把人民当父母,踏实谋事创业;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有的官员虽然在贪污腐败上没有“斑斑劣迹”,但把人民当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各种各样的领导干部,在这部剧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正确进行文艺创作,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剧中领导干部产生不同为官思想和做法的原因。
(3)结合当前改革发展的大形势和自身实际,请你为新时期如何正确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两条发言要点,每条不超过30字。
2017-06-02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