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办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222323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案例】

某体育公司经营一家室内体育运动馆,并在S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经营的点评平台上注册上线。新店开业不久,该体育公司发现在点评平台上出现了几条针对公司的差评。体育公司认为差评与实际情况不符,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要求S信息公司披露撰写差评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S信息公司的拒绝,体育公司遂将S信息公司诉至法院。

【知识链接】

言论包括事实陈述和意见表达。事实陈述是指现在或过去的具体历程或状态,具有可以验证其为真伪之性质,具体指向的是“是什么”。意见表达是指行为人表示自己的见解或立场,无论是纯粹的价值判断或单纯的意见表述,均无真伪之别,具体指向的是“怎么看”。判断某种言论是否侵害名誉权,对于事实陈述,行为人需举证证明其所言为真实,或经合理查证,有相当理由确信所言为真实。对于意见表达,观点正确与否并非法律评价的范围,但言语上不得存在诋毁、诽谤、侮辱他人的情形。


(1)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回答:如果你是法官,是否支持体育公司的要求?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从“事实陈述”和“意见表达”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构造一个三段论推理,支持“评价者的言论不构成侵权”的结论,并分析其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广获好评。该片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神魔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讲述了一场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间旷日持久的神话战争的故事。网友小明看完电影后评论说:“《封神第一部》告诉我们,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推动文化复兴。所以,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就能推动文化复兴。”


(1)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网友小明评论的逻辑谬误。
(2)结合材料,设计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得出“《封神第一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这一结论。
2023-12-08更新 | 45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材料一   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今日中国,早已走出晦暗时代,但风险威胁仍在,复兴征程上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日益突出,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外部势力分化渗透依然存在。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国家安全和国防观念,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1)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湖南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建政的重要策源地,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2023年,某地开展“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探寻韶山的文化基因,追寻伟人的成长足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后,该校通过让学生撰写一篇研学日记、选定一个座右铭、畅谈一次人生理想、设计一份生涯规划等拓展延伸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研学感悟。

(2)假如你参加了该校组织的“我的韶山行”研学活动,在“撰写一篇研学日记”“选定一个座右铭”“畅谈一次人生理想”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研学感悟。
要求:①围绕研学主题,自拟标题,表述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④150字左右。

材料三   苦,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检验,“自找苦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品质。某班围绕“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搜集素材并展开讨论:

甲同学提出:广大青年只有在逆境中“自找苦吃”才能成长成才。

乙同学倡议: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应该发扬“自找苦吃”精神,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丙同学感慨: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是最美的青春模样,所以,最美的青春模样就是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

(3)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丙同学的推理结构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2024-06-06更新 | 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彩的,藏在心里。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两个不同类型的复合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

材料二   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学者所谓“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的论调此起彼伏,他们认为:“强国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所有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将无法摆脱这种历史逻辑.”然而,这是西方500年来始终不变的历史旋律,是西方国家自身历史演变的真实写照,西方的逻辑是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得出的结论,不能用来裁剪中国的实践、套用中国的未来。崛起的中国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能以西方既成的逻辑为依据,而只能从中国的社会历史事实中寻找答案。实践证明,中国的崛起对世界而言,是发展的机遇,中国已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2)结合材料二,分别从归纳与推理的角度,指出西方学者的逻辑错误,并分析原因。
2023-09-06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