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7 题号:223975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一大旧址中重温誓词,在南湖红船旁沉思历史,重申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回望90多年峥嵘岁月,“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红船,不管停靠在哪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说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追求的依据。
2018-04-03更新 | 2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年词中,习近平主席既谈国事,也话家常。

两年前,习主席曾在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种种不易,作为中国大家庭的“领头人”,他都看在眼里。

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三次谈到“风雨”。他说,“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

习主席由此发出感慨:“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他说,“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材料二   2023年11月2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据悉,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共识实施的第十次交接,韩方将向中方送还25位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牵、行之所至。他反复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以英雄为坐标,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将英雄精神融入到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实际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勇往直前!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着“共同体”责任意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绿色动力。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大量碳排放、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行为,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不可持续。为应对国内生态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挑战,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包含三个“共同体”意识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不断加大环境保护,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不仅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截至2020年底,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实施,到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从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向世界分享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绿色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识,说明三个“共同体”意识为什么能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绿色动力。
(2)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很大,但我们依旧选择要打赢这场硬仗。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我国选择打赢这场硬仗的正确性。
(3)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每一个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行动起来,挖掘减排潜力。请你拟两条生活中的“减碳”举措,为实现两碳目标”贡献力量。(每条不超过20字)
2021-07-22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