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多样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0 题号:227601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各行各业都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组成部分。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三次参加团组活动,都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开拓思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动。

各地各行业抢抓机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迫切感和行动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足够的热情与敏锐,也要保持必须的清醒和冷静,明确本地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谋定而动。有些地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有成熟的条件,并取得一定成果,可以出大力、挑大梁,而有些地方则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产业基础,优化调整要素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要根据各地差异、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发展潜能和优势,客观看待区域发展落差,把本地特色传统产业改造好,稳扎稳打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真正实现发展动能的转变,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材料一   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面对垃圾围城,上海需要一场“清剿战”。

2019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实施四年来,上海市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在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上下“绣花功夫”,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居民从垃圾分类中看到长远的生态效益,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截至2023年7月,上海市居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干垃圾减少,其他三类垃圾增加)趋于稳定,源头减量率达3%。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上海市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阐释上海是如何成功推动垃圾分类的。

材料二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存在“五大”问题:“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为守护母亲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历经三次审议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3)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出台黄河保护法的重要性。

材料三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黄河地区治理更加注重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方向转变。据调查,目前政府及黄河地区人民从多维度、多方向进行黄河治理,主要方式有植林种草、绿化大气、改善局部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等。同时,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等。

(4)结合材料三,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2023-11-12更新 | 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渡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016-12-12更新 | 27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2016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是在深入分析当前贫困人员的致贫原因,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这种扶贫模式能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当前为什么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联系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请你对我国各地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9-06-07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