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 尊重知识产权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4 题号:2292700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者除了满怀激情地投身企业创办与经营,还需要具备法律常识与增强风险意识。

材料一:依法经营讲诚信

王女士想要给孩子购买华为品牌的电话手表。她在某电商购物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华为电话手表”,最终选择了一款标题为“【官方正品】华为正品手机适用儿童电话手表、4G全网通用GPS定位多功能防水”的手表,并支付货款。谁知收到产品后,王女士发现该产品并非华为电话手表,而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品牌。于是王女士找到卖家客服要求退货退款,以下是双方对话内容:

材料二:市场竞争需公平

向商家维权未果的王女士转而向华为公司进行了投诉。华为公司接到投诉后,立即开展网络取证工作并进行依法公证。通过调查发现,该网店共在16款与华为同类型商品的标题中使用了如“华为正品”“华为适用”“华为正品手机适用”等文字,且均在产品标题的首部突出使用。此外,该网店所销售商品的标题中均没有自身品牌的文字。华为公司遂将该网店的实际经营者A公司诉至上海金山法院,诉请对方立即停止其侵犯华为公司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法辞典】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四十八条   本法所称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
第五十七   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1)阅读材料一,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试分析客服的回答存在的逻辑问题。
(2)结合材料一,运用“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知识,帮助王女士有理有据地反驳客服,并说说王女士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
(3)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判断该案件属于何种诉讼类型?并谈谈法院是否应当支持华为公司的诉求及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华字典》是同学们常用的工具书。可是当你购买《新华字典》时,你能确定没有买错吗?


《新华字典》满载着很多中华儿女的成长记忆,影响了千家万户的语言生活。自1957年至今,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简称商务印书馆)连续出版《新华字典》通行版本至第11版,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数亿册,已被相关公众广为知晓。某出版社生产、销售"新华字典"辞书并使用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使消费者产生混淆,也给商务印书馆的图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商务印书馆诉请法院判令其立即停止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而被告则否认指控,认为原告的《新华字典》并不是注册商标,大家都可以使用该名称,而且两者在外观上并不完全相同,读者可以区分。

相关资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一条规定,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第二条规定,以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诉讼,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对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案件中双方的主张进行评析。

原告∶只要他人未经驰名商标权利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相同的商标,就算构成侵权。被告未经原告许可生产、销售"新华字典"辞书,所以被告构成侵权。

被告∶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的商标构成侵权,我没有使用他人的商标,所以,我没有侵权。


(2)关于本案中被告是否侵权,双方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原告和被告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2-07-19更新 | 79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乌苏”告“鸟苏”,法律来支持。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乌苏公司自1986年开始生产乌苏啤酒,并于2006年注册了多个相关商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宣传,乌苏啤酒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2020年市场上出现了与乌苏啤酒包装高度相似的“鸟苏”啤酒,仅在商标上有一点之差。乌苏公司认为此行为构成侵权,并将相关公司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确实存在侵权行为,需停止侵权、赔偿乌苏公司208万元,并消除不良影响, 同时要求鸟苏公司停止使用“鸟苏”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

(1)请根据此案例,编写一个符合逻辑规则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所以,鸟苏公司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法院为何会支持新疆乌苏啤酒公司的诉讼请求。
2024-05-25更新 | 25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不断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原因。

材料二   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提升发展能力的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推手。

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国家保护企业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企业应当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法律还规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等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及做出上述规定的意义。

材料三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玉超在介绍忆阻器应用研究时,讲到了观察蚁群,无数蚂蚁之间的沟通协作、信息处理所达到的功效,远远超越单只蚂蚁力量的总和,这为“群体智能”、“分布式智能”的研究带来很大启发。在谈及对自己科研成果应用的畅想时,他提出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未来日常生活中,忆阻器和类脑计算在嵌入式存储、智能穿戴、自动驾驶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注:忆阻器可以理解为模仿人脑结构,将“计算”与“存储”融为一体的新型元器件)

(3)结合材料三,分析忆阻器应用研究中所运用的联想思维方法。
2024-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