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法治中国建设 > 法治国家 > 法治国家的内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2293815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多地彩礼数额持续走高,形成攀比之风。这不仅背离了彩礼的初衷,使彩礼给付方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从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看,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

2023年12月11日,最高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复进行研究,制定以下新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要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明确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别;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高价彩礼不应该成为很多无辜家庭的负担,更不应该成为恩爱情侣之间的沟壑,我们要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以立法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约43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除了公开征求意见,立法机构还面向各地方发函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典的制定反映网络时代特点、回应技术发展需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健全风险治理机制。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对于公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草案都作出了回应。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每一条款都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婚姻家庭、生产生活……这部公民权利保护集大成的法典,堪称一部新时代大写的公民权利宣言书。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2022-05-30更新 | 246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随着“爱的教育”、“赏识性教育”的夸大出现,面对学校出现的“熊孩子”,老师不敢管、不能管、不会管的现象,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为此,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公开征求意见得基础上,广大家长、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很多可行性意见后,2020年9月教育部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实施。该法明确了教师实施惩戒的情形、程序、界限、方式等,规范和加强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原教育法规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律。


有人认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会使体罚学生合法化,从“法治国家的内涵”的角度分析该观点。
2022-04-29更新 | 383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这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现行有效法律从去年年底的274件增至291件。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国由此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以人为本的权利宝典。伴随民法典的落地实施,“人民至上”的法律光芒照进现实。2021年“六一”儿童节,全国的未成年人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立法机关的礼物,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6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法治大礼包”,法律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2条,字数从6000多字扩充到16000多字,几乎每个重要条文都进行了修改,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呵护“少年的你”。2021年“八一”建军节,广大官兵也收到了一份厚礼,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自8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一个群体的法律地位,这是立法史上的第一次。这也是一部“浑身都是亮点”的法律,为“最可爱的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总之,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哪里就有立法机关的关注与回应。


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依法治国”。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2-06-01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