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229707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邹某于202112月入职某保险公司时,为获得北京户口而与公司签订协议:在五年服务期内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的,本人自愿支付公司补偿金50万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的接收函载明:该生须在引进单位连续工作满三年后办理落户手续。20238月,邹某提出辞职,双方劳动关系于2023931日解除。保险公司要求邹某支付补偿金,如未支付将不予办理档案转移手续。随后,保险公司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邹某支付补偿金50万元。仲裁裁决结果驳回保险公司的仲裁请求,后保险公司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遂诉至法院。昌平区法院经予以登记立案,进行开庭审理,法院认为,邹某因未在保险公司连续工作满三年故未能办理落户手续,但户口进京指标系稀缺资源,邹某提前离职行为有悖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公司为其办理户口落户指标存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支出,并对未来人才引进造成一定损失,故判决邹某向保险公司赔偿损失,酌定金额为5万元。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案件是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以法治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一   科技赋予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推动着各个领域变革。“全面、高效、快捷、便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悄然到来。足不出户打官司,在某地法院已成为现实。

起诉立案一次不跑:人们关注该法院公众号后,便可进入“掌上法院”平台。平台的机器人能提供日常咨询服务;平台的风险评估功能可为当事人生成关于诉讼、执行的风险评估报告,帮助当事人以更有效的方式解决纠纷矛盾;平台的一键生成诉状功能为当事人提供起诉状撰写服务,方便当事人准备起诉材料。
申领文书一次不跑:为使诉讼更便利,该法院运用信息技术保障证据交换、文书送达等流程在线完成。为解决律师取证难并降低取证成本,该法院研发了电子调查令系统,律师在一次不跑的情况下,就可完成调查令的申请和签收。
参加诉讼一次不跑:如今,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审理,都可通过互联网庭审进行,在线调解和“云端”开庭得到广泛运用。

(1)结合材料一,综合运用法治知识,简要说明打官司“一次不跑”的影响。

材料二   2021年底,四川成都、广安等地数十家餐馆突然被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的店招里有“青花椒”3个字。一审法院判决:被告停止店招使用“青花椒”并赔偿三万元。被告餐馆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青花椒作为植物名称和普遍运用的菜肴调味品,在川渝地区历史悠久,以其作为川菜的调味料已广为人知,已经属于公共资源,它作为商标被用来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作用不显著。于是,当庭改判,驳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了“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2)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民事主体应如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2023-03-29更新 | 117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2月,9岁的小学生张某乘坐校车到达学校后,在下车行走过程中,因学校操场路面结冰而滑倒,导致张某一颗右门牙折断。张某受伤后,未将此事及时告知家长。当日晚6时,家长才发现张某受伤。张某及家长认为,学校对张某在校期间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且未将张某受伤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学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1)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本案中学校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2)学校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请你为学校管理建言献策。(至少提出两条建议)
2023-04-12更新 | 3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上海浦东某小区同一单元的502室住户与楼上602室,因水管漏水发生矛盾,由于没有好好沟通,矛盾逐步升级,两家人从亲密邻里变得形同水火。后来502室住户使用了震楼器,急促的哒哒哒哒声传遍整栋楼,绝大部分住户被震楼器搅得寝食难安。这一震就是五年,直到当地媒体关注此事,经过当地居委会多次调解,震楼暗战才告一段落。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什么样的血海深仇,让报复者甘原做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来?说起来,地板渗水这样的事,只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也是可以解决的。可是现实当中,这类居民纠纷往往因为公私边界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调解机制也不到位,让矛盾从鸡蛋壳上的缝隙,拖成横亘于邻里之间的巨壑。从当事人角度,如果得不到一个说法,那么我就自己来给你一个说法,文明社会的约束失效,必然导致丛林法则的手段胜出。

不让私刑滥用于邻里之间,不让丛林法则成为楼道里的规矩,全社会有必要探讨邻里纠纷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有效的调解、解决之道,管理部门也要想想更多更有效的办法。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邻里之间应当如何妥善处理相邻关系、解决邻里纠纷。
2022-01-04更新 | 1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